唐中宗李显不反抗武则天,不被废黜,武则天就不会当皇帝? 高宗李治死了之后,28 岁的李显继位,可朝堂大权早被武则天攥在手里了,他就是个摆样子的傀儡。 李显不甘心啊,想提拔岳父韦玄贞当侍中,也就是宰相,还想给乳母的儿子封五品官,这举动说白了就是想拉自己人、攒点势力。 宰相裴炎一反对,他急了眼说出 “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 的浑话,结果被裴炎捅到武则天那儿,刚当了 55 天皇帝就被废成了庐陵王。 有人觉得要是李显不搞这些动作,乖乖当傀儡,就能保住皇位,武则天也没理由称帝。可这想法太天真了,根本没看透武则天的心思。 武则天早在高宗时期就开始抓权了,当年和高宗并称 “二圣”,朝堂上的事儿几乎她说了算。之前的太子李弘,也就是李显的大哥,年纪轻轻不明不白死了,很多人都说是武则天害的。 二哥李贤当了太子,又被武则天扣上 “心怀谋逆” 的帽子废了流放,最后还是没能活下来。 你看,前两个儿子要么死要么废,轮到李显当太子,不过是武则天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幌子。她要的不是一个听话的儿子当皇帝,而是自己站到最前面去。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立了老四李旦当皇帝,也就是唐睿宗。李旦可比李显乖多了,武则天让他干嘛就干嘛,朝政一点不敢碰,完全就是个木头人。 可结果呢?武则天照样一步步蚕食皇权,最后干脆把李旦也废了,自己改国号为周,登基称帝。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就算李显当初不闹脾气,像李旦一样窝囊,武则天该走的步骤一步都不会少。李旦的例子就在这儿摆着,听话有用吗?没用!武则天要的是整个天下,不是一个顺从的傀儡儿子。 再看看武则天当时的权力基础,那简直牢得很。她掌权几十年,早就把朝堂上下换成了自己的人。 宰相裴炎看着是反对李显,可他最早也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帮着武则天处理朝政、控制局面。 后来她还搞殿试、南选,打破了以前豪门大族垄断官场的规矩,从民间和下层官员里提拔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人,这些人都是她的 “自己人”,根本不会向着李家皇子。 就像后来神龙政变李显复位了,武三思这些武则天的亲信照样在朝堂上横着走,李显都得让他们三分,这就能看出武则天留下的势力有多厉害。 还有那些舆论准备,武则天早就铺垫好了。她让人到处宣传《大云经》,说自己是弥勒佛下凡,注定要当皇帝,还在龙门石窟雕了以自己容貌为原型的卢舍那大佛,把自己塑造成 “神圣不可侵犯” 的形象。 这种情况下,就算李显安安分分当皇帝,武则天只要想动手,随便找个由头就能把他换掉,比如捏造个 “灾异”“天命转移” 的说法,朝堂上的亲信再一附和,老百姓早就被舆论洗了脑,根本没人会真的反对。 说句实在的,李显那点反抗根本不值一提,就是个年轻皇帝想争点权力的小打小闹。武则天要是真想让他继续当傀儡,有的是办法收拾他,根本犯不着直接废黜。 可她就是要借这个由头,加快自己夺权的脚步。李显被废后,柳州司马李敬业打着 “匡扶李显” 的旗号起兵造反,结果很快就被武则天平定了。 这反而给了武则天一个机会,趁机清理了朝堂上那些还忠于李家的旧臣,把权力攥得更紧了。 就算没有李显这次反抗,武则天也会等个别的机会,比如边境有点动乱、或者哪个大臣犯了错,照样能把权力收回来。 李显后来复位之后的表现,更能说明他根本挡不住武则天。复位后他追封韦后之父为王,还让韦后垂帘听政,完全就是重蹈覆辙,一点政治眼光都没有。 武三思和韦后勾结起来把持朝政,他都管不了,最后还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毒死了。这样一个懦弱又没本事的人,就算当初没被废,也顶多是多当几年傀儡,武则天迟早会取而代之。 武则天是什么人?为了权力连亲生儿子都能下手的人,怎么可能因为李显听话就放弃当皇帝的野心? 所以说,李显反不反抗、被不被废黜,根本改变不了武则天称帝的结局。武则天从当皇后那天起,就一步步朝着最高权力爬,废太子、抓兵权、培亲信、造舆论,几十年的功夫早就铺好了路。 李显就像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有用的时候留着,没用了或者碍事了,随时都能换掉。武则天称帝是大势所趋,是她自己处心积虑经营的结果,跟李显那点小小的反抗没有本质关系。 要是有人真觉得李显听话就能阻止武则天,那可真是把这段历史想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