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罗夫最近有点不对劲。这位当了20多年俄罗斯外长的老外交家,最近连续两件事让人看不懂。第一件,他没参加普京11月5日主持的安全会议重要会议。第二件,他不再是G20峰会的俄罗斯代表团团长。 两桩反常事凑到一块,西方媒体直接疯了,铺天盖地都是 “拉夫罗夫失势了”“被边缘化了” 的炒作。可这些媒体光顾着煽风点火,偏偏漏掉了最关键的细节,这位 76 岁的老外交官根本没闲着,反而在另一个战场 “火力全开”。 就在 G20 峰会召开的同时,拉夫罗夫突然现身里约热内卢,站上全体大会的讲台直接开讲,盯着 “消除饥饿贫困、改革全球机构” 这些话题发力,还公开表态支持峰会联合声明里涉及乌克兰的内容。 这操作可太颠覆认知了,之前三次 G20 相关会议,就因为西方片面指责俄罗斯,中俄从来都是拒绝签字的。这次拉夫罗夫主动松口,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俄罗斯的外交巧劲。 奥列什金是搞经济出身的,带着财政部、外交部的副手去参会,正好能跟巴西、印度这些金砖国家聊务实合作,谈能源贸易、谈经济对接,把彼此的经济纽带扎得更紧。 而拉夫罗夫呢,继续扛着 “强硬大旗”,在国际舆论场里守住俄方底线,这分明是 “一人唱硬、一人唱实” 的组合拳,分工明明白白。 为啥要这么安排?看看当下的局势就懂了。 美国重启核试验的动作,已经让全球核博弈升温。俄罗斯一边要加速列装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这些 “大杀器”,一边还要防着核扩散的风险。 这时候把核博弈的实操工作交给国防部和安全部门,让拉夫罗夫脱离具体执行,反而能让他更自由地在舆论场发声,不用被繁杂的技术细节牵绊,专心跟西方掰扯道理、亮明立场。 再看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早就陷入僵局,俄罗斯急需在多边舞台上争取支持。G20 联合声明里 “呼吁俄乌在现实条件下对话” 的说法,正好是俄方一直想要的。 拉夫罗夫这时候公开支持,既呼应了普京的战略诉求,也让那些摇摆不定的新兴市场国家看清俄方的立场 ——不是不想谈,而是要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谈。 而奥列什金在峰会期间,重点跟金砖国家对接经济合作,正好补上了拉夫罗夫强硬风格在务实合作上的短板,毕竟谈生意、搞合作,还是得靠懂经济的人来牵头。 更有意思的是,拉夫罗夫的 “缺席” 反而帮了大忙。当别洛乌索夫在安全会议上提议重启新地岛试验场时,没有外交辞令的牵绊,军事部门推进技术准备反而更高效,不用在措辞上反复纠结。 可在公开场合,拉夫罗夫照样硬气十足,一口一个 “基辅政权是纳粹政权”,坚持要 “消除冲突根源”,让西方根本摸不透俄方的妥协底线,也不敢轻易试探红线。 那些喊着 “拉夫罗夫失势” 的人,怕是忘了他刚拿到的圣安德烈勋章 — 那可是俄罗斯最高荣誉,普京要是不信任他,怎么会把这枚沉甸甸的勋章给他 说白了,拉夫罗夫的 “不对劲”,根本不是失势,而是俄罗斯的战略微调。现在美俄核对抗越来越烈,西方制裁又一直加码,俄罗斯必须把外交的 “立场表达” 和 “务实协作” 分开来干,才能两头不耽误。 拉夫罗夫现在的角色,就是 “俄方立场代言人”,用他几十年攒下的国际声望和犀利话术,在舆论场里跟西方硬刚,守住底线不松口; 而奥列什金这些人,就专心干 “务实活儿”,对接多边合作、谈经济往来,为俄罗斯争取更多实际利益。这种分工,让俄罗斯既能在安全问题上寸步不让,又能在外交舞台上灵活周旋,简直是大国博弈里的 “高招”。 这位老外交官的每一步动作,都在为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铺路,至于外界的猜测和炒作,不过是看不懂大国布局的杂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