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十常侍不死,能够发挥什么正面作用吗? 很多人只盯着他们卖官鬻爵的破事,却没看清

十常侍不死,能够发挥什么正面作用吗? 很多人只盯着他们卖官鬻爵的破事,却没看清当时的朝堂早就烂透了 —— 外戚专权像饿狼,士族抱团像猛虎,唯独十常侍是汉灵帝能攥在手里的刀,没这把刀,皇权早被啃得骨头都不剩了。 先说最关键的,十常侍是压垮外戚专权的最后一块石头。东汉自打章帝以来,外戚就没断过乱政,窦宪占公主田产、梁冀杀大臣如割草,哪回不是把朝廷搅得鸡犬不宁? 中平六年那回,大将军何进都敢带着御林军逼宫了,他一个杀猪出身的外戚,靠妹妹当皇后才爬上来,要是没十常侍盯着,他早成第二个梁冀了。 当年窦武、陈蕃想诛灭宦官,表面是清君侧,实则是想架空灵帝自己掌权,还是张让带着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才把这场外戚叛乱摁下去。 要知道窦武那会儿已经联合了天下士族,真让他成了气候,皇帝就是个摆设,百姓还得受外戚和士族的双重盘剥,这可不是瞎说,看看窦氏家族在州郡的爪牙,哪一个不是抢民女、占良田的恶霸? 再说说民生上的实在事,十常侍里还真有干过正经活的。掖庭令毕岚造的那些家伙什,现在听着不起眼,当年可是救了老百姓不少力。 他铸的翻车、渴乌,安在洛阳城外的桥上,能自动给南北郊的道路洒水,以前都是官府逼着百姓轮班洒水,耽误了种地不说,还得自己贴力气。 还有他铸的天禄蛤蟆,把河水引进宫里,不光解决了宫廷用水,还能调节周边的灌溉,这比那些只会空谈仁义的士族强多了。 更别说司马直自杀那回,钜鹿太守司马直因为清廉,被强征三百万修宫钱,实在受不了吞药自尽,奏书递上去后,还是十常侍劝灵帝暂停了收税,虽说只是暂时的,但至少让百姓喘了口气,换了士族掌权,指不定还说司马直 “不识抬举” 呢。 军事上更别提了,十常侍在的时候,再乱也没让军阀敢明目张胆地进京。黄巾起义爆发后,张角号称百万之众,可为啥没能一下子打垮洛阳?因为十常侍虽然贪,但没耽误调兵遣将。 皇甫嵩、朱儁这些能打的将领,虽说后来被十常侍挤兑过,但最初能拿到兵权,还是靠十常侍在灵帝面前说话。 要是换成士族说了算,他们早把兵权攥在自己人手里,等着坐观成败了。后来何进听袁绍的馊主意,召董卓进京杀宦官,十常侍死前还骂着 “臣等灭,天下乱矣”,这话还真没说错。 董卓进京后烧杀抢掠,把洛阳城翻了个底朝天,对比之下,十常侍在时至少还能压着这些地方军阀,不让他们随便进京撒野。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十常侍其实在制衡士族。东汉的士族有多霸道?察举制早成了他们的私人工具,爹当刺史、儿子当太守,寒门子弟连个当官的门路都没有。 十常侍虽然也任人唯亲,但至少给了一些底层人机会,比如扶风人孟佗,虽说靠贿赂当了凉州刺史,可要是按士族的规矩,他这辈子都别想摸到刺史的印把子。 更重要的是,士族一直想把皇权架空,张钧上书要杀十常侍,表面是骂他们贪腐,实则是想扫清皇权的爪牙,灵帝能看透这一点,说 “十常侍难道没一个好人”,就是明白一旦没了宦官,士族就没人能治了。 后来十常侍一死,袁绍、袁术这些士族立刻拥兵自重,诸侯割据的乱局就此开始,这可不是巧合。 有人说十常侍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可当时的朝堂,除了他们谁不贪?士族占着万亩良田不交税,外戚拿着国库的钱盖豪宅,也就十常侍还能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军费 。 黄巾起义时,张让他们被逼得交出家财助军,虽说有作秀的成分,但至少比那些一毛不拔的士族强得多。 汉灵帝本来就是侯家出身,没多少钱,攒点私房钱还得靠十常侍帮着打理,要是没他们,皇帝恐怕连给军队发粮的钱都凑不齐。 说到底,十常侍就像皇权的一道防火墙,虽然这道墙本身有裂缝,可没了它,外戚和士族的洪水立刻就把东汉冲垮了。 他们死了才几个月,董卓就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诸侯们打着 “讨董” 的旗号抢地盘,老百姓流离失所,比十常侍在时苦多了。 所以别再一口一个 “阉党误国” 了,在那个外戚专权、士族跋扈的年代,十常侍能撑着皇权不塌,能让老百姓少受点军阀的罪,这已经是他们能发挥的最大正面作用了,换旁人来,未必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