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两次放尽了俄国的血,俄国扩张的气运基本给打光了,一战前沙俄人口1.67亿,结果一战开打损失了700万人,击垮沙俄迫使倒台间接导致沙俄内战损失了500余万人,硬生生打断了沙俄的工业化进程。 要知道一战前的沙俄可不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当时的首相斯托雷平是个狠角色,搞土地改革让农民有自己的地,不再绑在村社上,还成立土地银行给农民贷款买地,短短几年几百万农民成了自家田地的主人,农村稳了,城市工业才有了根基。 他还拉来法国几十亿法郎的外资,成套的设备、技术全引进来,那几年俄国的工厂跟疯了似的冒出来,煤炭、生铁、石油产量年年涨,工业年均增长率都冲到 9% 了,比说的 5% 到 8% 还猛。 1913 年工业产值 55 亿黄金卢布,那黄金卢布可是硬通货,含金量实打实,不像后来有些纸币虚得很。那会儿连列宁都在瑞士发愁,说革命热情都快被这发展势头浇灭了,可见当时沙俄的上升劲头多足。 门捷列夫那帮专家更是乐观,算着照这势头,到 2000 年俄国人口能冲到 5.94 亿,就算保守点也得有 4 亿,这人口基数要是稳住了,扩张的底气能差吗? 可德国偏偏不让它好好发展,一战直接把沙俄拖进了地狱。1914 年奥匈皇储遇刺,德国撑腰奥匈,尼古拉二世脑子一热要挺塞尔维亚,宣布全国总动员,德国立马就对俄宣战。 谁知道沙俄根本没准备好,前线士兵三个人轮一条步枪,后勤乱得一塌糊涂,粮食运不上去,士兵饿肚子还得往前冲。 坦能堡战役、马祖里湖战役这几场仗打下来,沙俄军队溃不成军,光战死的士兵就有 170 万,受伤的超过 500 万,还有好几万人被俘。 前线打输了,国内更乱。城市里面包都抢不到,乡村农民只能挖土找吃的,饥荒到处都是。1916 年冬天一到,物价飙上天,罢工潮一波接一波,彼得格勒街头全是喊 “打倒沙皇” 的人。 1917 年 3 月,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这么没了。可这还没完,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为了停火只能跟德国签《布列斯特条约》,割让 10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丢了 73% 的铁矿、90% 的煤矿,一下少了 5500 万人口,等于把工业的命根子拱手让人。 紧接着内战又打了四年,红军白军杀得头破血流,饥饿和疾病又夺走几百万性命,一战加内战下来,沙俄人口从 1.67 亿跌到 1.4 亿以下,总共损失了 4000 万,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刨俄国的根! 斯托雷平攒下的那点家当,全被战争赔光了。巴库油田产量直线下滑,火车站的机器停了,工厂的烟囱不冒烟了,之前热火朝天的工业景象再也没回来。 1913 年俄国工业产值在世界上才占 1.72%,本来靠着增长能慢慢追,这下直接被打断了腿,工业化进程彻底停摆。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德国又来补了一刀,二战的巴巴罗萨计划把苏联往死里揍。 1941 年四百万德军打进来,坦克群横扫白俄罗斯平原,基辅一战就俘虏 60 万苏军,列宁格勒被围 900 天,饿死上百万老百姓,斯大林格勒打成一片废墟,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可苏联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德国兵不光打仗,还拆苏联的工厂,机器全运回本土,搬不走的就炸掉,西伯利亚铁路运趟货要 13 天,远东的控制力彻底崩了。 整个苏德战争,苏联总人口损失可能达到 2700 万甚至 4000 万,军事损失 870 万,年轻男性死掉一半,人口结构全乱了。 1941 年苏联人口 1.95 亿,1946 年只剩 1.7 亿,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损失了 12.7% 的人口。 这两次大战下来,俄国的人口彻底崩了。当年预测的 4 亿人口成了笑话,1989 年苏联解体时才 2.86 亿,现在俄罗斯也就 1.44 亿左右。 人口少了,劳动力就跟不上,战后苏联搞五年计划拼工业化,可青壮年没了,怎么发展?斯大林时期虽然搞出了重工业,但付出的代价太大,大清洗又损失了一批精英,国家实力根本没法跟战前的上升势头比。 人口和工业这两大扩张的本钱都没了,气运自然也就散了。一战前沙俄还想着吞并中国东北和外蒙古,1907 年跟日本分了满洲势力范围,计划移民过去改变人口结构,结果战争一闹,手脚全被捆住,外蒙古后来也独立了。 二战后苏联虽然成了超级大国,但人口断层的毛病一直没好,劳动力短缺成了工业发展的隐形杀手,连守着东欧都费劲,更别说扩张了。西欧靠着马歇尔计划发展起来,苏联却穷得叮当响,冷战刚起步就落了下风。 现在普京再怎么鼓励生育,俄罗斯人口也回不到当年的水平,两次世界大战的伤太深了。 说到底,德国这两回是真往死里打俄国,人口从能指望的 4 亿砸到现在 1.4 亿,工业从往上冲到被炸成渣,扩张的本钱全没了。气运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人跟家底,俩都没了,还谈啥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