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扩资源”怎么扩?
2025年9月19日,教育部等6部委颁布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该文件提出了行动计划的五大任务,分别是扩资源、提
2025年9月19日,教育部等6部委颁布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该文件提出了行动计划的五大任务,分别是扩资源、提质量、强保障、优生态、促融通。
关于扩资源,主要是三条路径,分别是“新、扩、改”。“新”,即新建一批高中,重点在人口流入地实施。“扩”即深挖现有高中资源,在现有高中内扩建。“改”即改造一部分义务教育的校舍,满足高中需求。当然,文件还提出,还可以通过租赁、购买高中附近闲置社会资产,用于高中扩容。
文件中特别提出,“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也就是说,高中“扩资源”,学龄人口的预测是关键中的关键。精准地预测学龄人口,才能保证“扩资源”不浪费,才能节约有限的资金。
我国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2014年出生1687万人,2015年出生1655万人。人口出生峰值出现在2016年,当年出生1883万人。然后逐年下降,2017年出生1765万人,2018年出生1525万人,2019年出生1465万人,2020年出生1202万人,2021年出生1062万人。到2022年,出生956万人,接近2016年出生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从2016年到2022年,6年的时间,出生率下降一半。2023年出生902万人,2024年出生954万人,2024年比2023年略有回升。
2016年出生的幼儿,2022年上一年级,9年后,2031年入学高中,高中入学高峰到来。等到2017年、2018年、2019年出生的幼儿上高中以后,入学高中的人数会骤然下降。也就是说,到2022年出生的幼儿上高中的那一年,高中入学人数会下降一半。
当然,那个时候普通高中可能进入免费教育,适龄学生都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科学预测普通高中入学人口对于高中“扩资源”非常重要。预测不准确、不科学,可能导致政府大量投资浪费,以致限制。从现在看到的大量幼儿园资产闲置,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未来。
我个人认为,“新建高中”不是最优项。除了那些经济特别发达、流入人口特别明显的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人口减少的趋势不可阻挡。
可以在“扩建”上做文章。我们2000年以后新建的一些高中,学校面积都比较大。以江苏为例,四星级高中校园面积都在120亩以上。在校内扩建一些教室、宿舍,肯定比新建一所学校要经济得多。新建学校,要征地、要拆迁,要新建校舍,要购买大量的仪器设备,投入巨大。一旦生源高峰过去,大量的校舍就要闲置,这种浪费是没有必要的。
可以在“改建”上做文章。高中入学高峰的到来,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高峰的过去。改造义务教育的校舍,以满足高中的需求。还可以恢复完全高中,一些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大的初中校办高中,把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利用起来。这样的投资要小得多。
一句话,普通高中“扩资源”不能盲目进行,一定要关注出生人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