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说来确实离奇,在2023年的时候,河南封丘和长垣那地方有几个人弄了个小作坊,把生理盐水掺上蛋白粉灌进瓶子,再贴上G公司的标签,冒充免疫球蛋白卖出去,他们一共做了一千六百多支,卖了九十二万元,后来这几个人又跑到贵州松桃去,连蛋白粉也不用了,直接用生理盐水装瓶,冒用R公司药品的名头,做了七千支左右,赚了将近七百万元,整件事听起来像电影情节,但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更绝的是,这帮人找了一家正规的四川医药公司老板,用专业喷码机把真药的追溯码复制到假药瓶上,还伪造了药品出入库单据,让假药看起来和真药没有区别,药店和医院进货时扫码,系统显示是正品,谁也想不到这是假货,这等于给假药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事情的转折点是一个叫夏某某的人去世这件事,他家人说夏某某在微信上买了瓶G公司的免疫球蛋白,结果人没了,家人去报案,公安拖了三个多月没立案,新县检察院就自己动手查起来,找专家鉴定确认药是假的,再找G公司核实确实不是他们生产的,于是检察院督促公安立案,这才抓到头一个团伙的头目柯某某,接着顺藤摸瓜又抓到贵州那帮人,总共抓了十九个人,扣下两千八百多支假药。

这些假药里面其实没有有效成分,就是普通的水,但包装做得和真的一模一样,关键是那个药品追溯码——国家要求必须有的药品身份标识,也被他们完全仿造出来,买药的人扫码显示是正品,医院的采购系统也识别通过,根本没法拦截,最高检后来指出,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造假,而是直接利用国家的监管体系来蒙混过关。
更让人无奈的是,背后还有人在包庇他们,某个地方的民警收了钱之后,就故意不给立案,让柯某某那伙人有机会逃走,换个地方继续作案,等到风声过去,他们又重新开始干坏事,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人在给这些犯罪分子提供方便,现在这两名民警已经被检察院以徇私枉法的罪名起诉了,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些人暗中保护,假药生意也不会这么猖狂。

由于死者遗体已经火化,无法进行尸检,因此不能确定假药直接导致死亡结果,家属未能获得加重赔偿部分,但检察官与被告家属进行了沟通,最终对方自愿支付了27万元作为补偿,同时检察院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这19名涉案人员根据各自参与程度承担赔偿和公开道歉责任,这样做不只是罚款了事,而是要让这些人公开承认错误,并向社会作出经济赔偿,这样处理是合理的,不能仅仅判处几年徒刑就结束,必须让这些人明白,伤害他人必须付出代价。
案子破了,窝点也捣毁了,但事情还没完,假药的销售网络横跨五个省份,物流路径很复杂,真正流入市场的数量比查获的多得多,现在检察机关联合药监部门和卫健部门,在基层开展普法活动,教群众怎么辨别真假药品,其实很多小药店和小诊所并不会认真查验药品码,只是简单扫一下了事,普通群众也缺乏这种意识,以为药店卖的肯定是真药,问题不出在制药厂或生产环节,而是出在最后一步——普通人在买药时怎么辨认,这才是最需要重视的地方。
这件事让我想清楚,技术再怎么进步,制度再怎么严格,只要有人动歪心思,总能找到空子钻,关键还是靠人自觉遵守规矩,监督机制要真正管用,否则再好的追溯码也拦不住黑心人的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