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自主品牌网络规模首次出现收缩 合资稳住了?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奇瑞、吉利、长安等决心提升旗下燃油车水平,丰田、日产、大众等玩命补齐电动化短板。如今的国内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奇瑞、吉利、长安等决心提升旗下燃油车水平,丰田、日产、大众等玩命补齐电动化短板。如今的国内市场似乎不再是某一阵营逮到长处拼命发扬,谈到短板闭口不提。而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或许也在悄然间趋于稳定。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破界·重构新时期汽车渠道新生态研讨会”的部分信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宇的主题演讲中有一组数据十分值得关注。截至上半年末,全国4S店总量约为3.2万家,较2024年末下降1.9%,整体呈现收缩与优化并行的态势。

并且,从品牌类型来看,自主品牌结束扩张周期,网络规模首次出现收缩。合资品牌虽仍处于收缩通道,但幅度有所收窄。与此同时,新能源品牌4S网络仍保持逆势增长,与传统品牌形成鲜明对比,但增速已明显放缓。

大约2020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在这一变化影响下,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且网络缩水严重,自主品牌则是一副春风得意的局面。如今终端网络已经出现变化,这是否意味着,车市格局也将趋于稳定呢?

自主网络收缩,合资让经销商们又看到了希望?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自主品牌网络扩张增速从2023年到2025年上半年逐年降低,2025年上半年已经呈现负增长。而合资品牌的网络收缩幅度则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度降低,甚至比2023年时更低。

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下,合资品牌4S店面改换门头经营自主品牌,尤其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案例不胜枚举,渠道发展一直处于自主品牌扩张,合资品牌收缩的状态。如今自主品牌网络首次收缩,合资品牌网络收缩幅度放缓,是否说明了什么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5年,不少品牌的确让市场看到了希望。在试水第一代新能源产品失败后,合资品牌纷纷加强了电动化攻势,甚至涌现出了一部分市场竞争力还不错的车型。比如,今年3月上市后,广汽丰田铂智3X持续热销,在10月首次实现销量达到10013台,实现六个月环比正增长。

东风日产旗下N7也曾一度月销量达到万辆水平,如今已经成为东风日产的主力车型,是重要销量贡献者,11月13日,该品牌又预售N6,价格也相当炸裂。从整个市场来看,包括别克GL8PHEV以及马自达EZ-60等新能源产品,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5年被看作合资新能源的反攻之年,这些产品的出现或许也让部分合资品牌经销商看到了希望。

自主市占率奔70% 合资回暖了吗?

事实上,从当前市场来看,自主品牌仍是市场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自主品牌零售155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8.7%,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1-10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5%,较去年同期增长5.5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逼近70%,相当于合资品牌当年的巅峰水平。而合资品牌方面,参考乘联分会的数据,10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下降10%,其总销量相当于自主品牌的三分之一左右。份额方面,10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3.5%,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不过,如果参考9月的销量数据,则会发现,合资品牌销量正逐步回暖。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其中,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3%,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数据对比不难发现,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回暖,甚至日系品牌的零售份额也出现了环比增长。

说起来,在新能源领域斩获不错成绩的铂智3X以及N7,不正是出自合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转型浪潮之下,合资品牌不仅在赌新能源,同时也在加强旗下燃油车的竞争力,方式和自主品牌一样,通过智能化赋能。比如较早喊出“油电同智”的上汽大众,近期还将推出朗逸Pro,预计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加强。其他合资品牌也有类似动作,近几年燃油车迭代相对缓慢的东风日产,也计划在新天籁上搭载华为鸿蒙座舱。

不可否认,新能源转型浪潮下,自主品牌占有巨大优势,且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角。但网络的变化也似乎说明,自主合资间的此消彼长,速度正在趋于缓慢。曾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自主车企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有望突破80%,合资车企作为整体,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压缩至不足两成。类似这种预测,最后会成为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