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世事短如春梦:一辈子不长,别为难自己

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实不多。大部分痛苦,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事情本身只有三分严重,你想来想去,可能就变成了十分。有句话

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实不多。大部分痛苦,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

事情本身只有三分严重,你想来想去,可能就变成了十分。

有句话说得好:“压垮人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

生活的真相是:痛苦如晨露,本可随风而逝,是我们一再凝视,让它变成了压垮心灵的巨石。

1

拒绝情绪反刍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苏轼《临江仙》

苏轼一生坎坷,从黄州到儋州,越贬越远。

若是常人,定要追问“为何偏偏是我”,终日活在愤懑中。

苏轼亦然。他也曾彻夜难眠,追问"为什么是我"。

直到某个清晨,他在东坡劳作时突然明白:与其追问为何踩到泥泞,不如专心走好接下来的路。

从此他开荒种地,研究美食,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就像他在《定风波》中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过半,终于懂得:反复咀嚼痛苦,就是在给痛苦施肥浇水。

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就像放映机一样,一遍遍重演遇到的烂人烂事。

那些冷言冷语、被辜负的痛楚、被轻视的委屈,在反复咀嚼中让自己越发痛苦。

你本应承受一次的痛苦,会因为反复咀嚼而承受多次。

世界从不欺负敢于转身的人,好运从不生长在回头路上。

能渡你的从来不是烂人烂事,而是选择向前看的自己。

不追问过往的得失,不执著曾经的遗憾。让该走的走,该来的来。

你,亦是行人。

2

允许悬而未决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唐·白居易《闭关》

唐元和十五年,白居易任职中书舍人。

某夜轮值宿斋,按例需通宵当值。这本是个令人焦躁的夜晚——既担心随时可能有紧急诏书需要起草,又忧虑家中老小是否安好。

但白居易既未抱怨,也未枯坐发愁,反而研墨铺纸,写下《中书宿斋》:

“夜深草诏罢,霜月凄凛凛。欲卧暖残杯,灯前相对饮。”

然后找到半部《庄子》,借着烛光悠然读了起来。

正如他在《首夏》中所写:“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既然改变不了处境,不如在当下找到安然。

生活中我们总是焦虑内耗,也是因为我们总把确切的结果,作为人生的导向。

但世事多变,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态。与其死磕一个结果,不如把结果交给时间。

当一件事情悬而未决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焦虑内耗,而是允许接受,允许事情进入灰色地带。

用等一朵花开的心情去过每一天,静观其变。

而不是胡思乱想,添柴加火,把焦虑无限放大,变成好多个不安与痛苦。

3

不与人争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六祖慧能《菩提偈》

六祖慧能早年在集市卖柴,常遇挑剔的顾客。

别人为几文钱争得面红耳赤,他却总是笑呵呵地说:“您觉得值多少,就给多少。”

不纠缠不是软弱,而是不愿意为三两铜钱,赔上一整天的好心情。

不纠缠,看似是放过了别人,实则是放过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无端的指责、莫名的争执。

你是选择据理力争,还是淡然处之?这个选择,决定了你人生的质量。

选择与他们争辩,你的时间就在这些争论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这些争论中渐渐败坏了。

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感情。

人生苦短,要有“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的心境。

不争辩,不多说,这不是懦弱。而是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一方欢愉。

◎本文来源:“诗词天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