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原城芯的“双塔传奇” | 双塔公园深度游玩攻略:在400年古塔下触摸太原的文脉与烟火

清晨7点,太原迎泽区双塔公园的晨雾尚未散尽,72岁的“老太原”张建国已带着小孙子站在永祚寺门前。小孙子踮脚数着塔檐的铜铃

清晨7点,太原迎泽区双塔公园的晨雾尚未散尽,72岁的“老太原”张建国已带着小孙子站在永祚寺门前。小孙子踮脚数着塔檐的铜铃:“爷爷,这塔为啥叫‘文峰’?”老人笑着摸出手机翻出老照片:“这是咱太原的‘风水塔’,400多年前为了兴文运建的……”

作为太原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双塔公园因“双塔凌霄”闻名——两座明代砖塔并肩而立,高约54.7米,历经400余年风雨仍巍然挺立,是太原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改造升级后,这座承载着“晋阳文脉”的公园焕新开放,将“古寺、古塔、古街”与“新绿、新趣、新体验”融合,全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其中“文化寻根”“亲子研学”“汉服打卡”客群占比近70%。“这里不是冰冷的古迹,是能摸到历史温度的‘活’公园。”一位从西安来的历史系学生说。

从“风水塔”到“文化灯塔”:双塔背后的太原文脉密码

双塔的故事,要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说起。彼时,太原城因地势低洼、文运不兴,地方官员与百姓共议“兴文教、聚灵气”,遂在城东南郝庄一带选址建寺。高僧佛登与晋藩王朱敏淳主持修建,历时5年建成永祚寺,寺内双塔并峙——东塔“文峰塔”取“文运昌盛”之意,西塔“宣文佛塔”为供奉佛经的佛塔,合称“永祚双塔”。

“双塔是太原的‘文化坐标’。”太原市文物局研究员李建明介绍,作为明代砖塔的巅峰之作,双塔集建筑、力学、美学于一体:塔身为青砖磨砌,无梁无柱却历经多次地震不倒;塔檐悬挂48枚铜铃,风动铃响,声传十里;塔内螺旋阶梯可直登顶层,俯瞰太原城“南移西进”的城市变迁。

必探核心景观:

永祚寺(双塔本体):

文峰塔:太原现存最早的明代砖塔,塔基刻有“莲花”“卷草”纹饰,塔心室藏有明版《妙法莲华经》残卷(需预约参观);

宣文佛塔:塔高54.7米,比文峰塔略高,塔刹为鎏金葫芦,阳光下熠熠生辉。塔内7层均有拱券窗,登顶可远眺汾河、东山,近观太原城“棋盘式”街巷;

双塔连廊:新建玻璃连廊横跨寺前广场,可近距离拍摄双塔“比翼齐飞”的经典视角(尤其日出、日落时分,光影在塔身上流动如金)。

牡丹园(春日限定浪漫):

双塔公园因“双塔伴牡丹”闻名,园内种植2万余株牡丹,涵盖姚黄、魏紫、赵粉等传统名品,以及“晋紫”“并蒂莲”等太原自主培育品种。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双塔牡丹文化节”启幕,游客可赏“塔影映花海”,参与“牡丹簪花”“古风快闪”等活动(20XX年节日期间单日游客破8万)。

太原砖雕艺术博物馆(藏在塔下的匠心):

利用寺内闲置院落改造,展陈300余件明清至民国的太原砖雕:有“福”“寿”门额砖雕,有“二十四孝”故事影壁砖雕,还有刻着“晋商驼队”的商宅砖雕。馆内设“砖雕体验区”,游客可在师傅指导下雕刻“小福字”砖(材料包50元/人,成品可带走)。

凌霄双塔文化广场(市民的“活力客厅”):

改造后的广场保留了原有的古槐、老井,新增“双塔书吧”(可借阅太原地方史志)、“儿童非遗工坊”(扎染、面塑体验)。每晚7点,“双塔夜话”准时开讲——本地学者用方言讲“双塔的传说”“太原老地名的由来”,台下观众摇着蒲扇听得入神。

隐藏玩法:清晨6点前到寺后“文峰塔影壁”,拍塔影斜照的剪影;午后钻进“塔西小院”(原寺僧寮房),看居民在老槐树下打扑克、晒枣干;傍晚登“观景台”(位于公园东侧制高点),看双塔被晚霞镀上金边,汾河如银带穿城而过。

古今交融:在双塔公园“解锁N种打开方式”

如今的永祚寺,早已从“宗教场所”升级为“文化综合体”,通过互动活动让历史“活”起来。

“小状元及第”研学营(周末9:00-16:00):

孩子穿明代学子襕衫,走“状元桥”(仿古石桥)、过“棂星门”(寺内仪门),在“双塔书吧”学写“人”字、诵《弟子规》;随后登宣文佛塔,用望远镜观察塔内砖雕题记,最后在“牡丹园”完成“植物拓印”(将花瓣、叶片拓在宣纸上,制成“双塔书签”)。人均150元,含汉服租赁、教材、午餐(仿晋菜小份)。

“古建守护人”体验(需预约):

跟着文保员学习“塔砖修复”——用竹片剔除砖缝杂草,用石灰砂浆填补裂缝(仿制品),最后在“修复记录卡”上签名。完成后获“古建守护证书”,可参观未开放的“塔心室密道”(仅限12岁以上)。

非遗与古塔的碰撞:

晋剧脸谱绘制:在“戏韵工坊”用矿物颜料画“关羽”“穆桂英”脸谱,挂在双塔模型前拍照(30元/幅);

太原锣鼓教学:跟着非遗传承人打“太原八音会”片段,节奏明快的鼓点与塔檐铜铃合奏,别有意趣(免费,需提前报名);

古法造纸:用废纸、植物纤维造一张“双塔主题”手工纸,可题字寄给亲友(80元/张,含邮寄)。

本地人私藏:“别错过寺西的‘老豆腐摊’!张婶家的豆腐脑配‘双塔牌’辣酱,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在公园做保洁的王阿姨)

“舌尖上的双塔”:从市井小吃到晋韵宴饮

双塔公园的烟火气,藏在“老太原”的早餐铺与夜市里。

必尝特色美食:

双塔老豆腐:北校尉营口的“张记豆腐脑”,卤汁用骨汤熬制,撒上虾米、榨菜、香菜,配一块现炸的“油墩儿”(萝卜丝馅,外酥里嫩),5元管饱。

郝庄稍梅:起源于清末的“牛肉稍梅”(类似烧麦),皮如纸薄,馅多汁鲜,“老柴稍梅铺”每天现包,12元/笼。

双塔元宵:春节前后限定,用花生、芝麻、红糖做馅,手工滚制,咬开流心,甜而不腻(“双塔食品厂”直营店,15元/斤)。

宴客推荐:“永祚楼”推出“双塔家宴”——“过油肉”(选用本地黑猪肉,配双塔醋溜土豆丝)、“百花烧麦”(皮上捏出双塔纹样)、“牡丹羹”(用食用牡丹花瓣熬制,清香解腻),人均90元,需提前订窗边位(可看双塔)。

“四时皆景”的游览指南:从春樱到冬雪的双塔风华

双塔公园的美,随季节流转各有韵味:

春(3-5月):牡丹园盛放,樱花树(沿南门至寺门种植)落英缤纷;清明前后“踏青诗会”启幕,游客可吟诵与太原相关的古诗(如白居易“并州古来称近胡”)。

夏(6-8月):古槐树下支起竹床,老人摇蒲扇讲古;傍晚“双塔夜跑”活动开启(沿公园环路,设荧光打卡点);周末“萤火虫观察”(寺后小湿地,需预约)。

秋(9-11月):银杏大道金黄,与红墙古塔相映成画;“双塔丰收节”举办,游客可摘寺内种植的柿子、山楂(免费,限1斤/人)。

冬(12-2月):雪后双塔披银装,像一幅淡墨画;“腊八施粥”活动在广场举行,用寺内古井水熬粥,配“双塔枣糕”(传递“福”意)。

经典路线推荐:

文化速览线:南大门(看“双塔赋”照壁)→永祚寺(登宣文佛塔+看牡丹园)→太原砖雕馆(体验雕刻)→凌霄广场(听“双塔夜话”),约3小时。

亲子研学线:穿汉服→“小状元及第”活动→古法造纸→扎染方巾→吃“双塔元宵”,人均200元。

摄影创作线:清晨6:30(拍塔影)→上午10:00(拍牡丹与塔)→傍晚17:00(拍夕阳塔景)→夜间(拍塔檐铜铃与灯光)。

实用贴士:双塔公园游玩全攻略

交通指南:

地铁:2号线“南十方街站”C口出,步行10分钟;

公交:820路、836路“双塔寺站”直达;自驾导航“双塔公园”,停车场收费5元/小时(新能源车位充足)。

门票与开放时间:

永祚寺(含双塔)门票30元(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

砖雕馆、书吧免费;开放时间:6:00-21:00(4-10月),7:00-18:00(11-3月)。

最佳游览时段:

拍照:日出(6:00-7:00,塔影柔和)、日落(17:30-18:30,塔身镀金);

文化体验:上午9:00-11:00(避开人流,讲解更清晰)。

住宿推荐:

古风民宿:“双塔小筑”(位于郝庄老街,房间保留老砖墙、木窗,步行5分钟到公园,人均240元);

品质酒店:“太原双塔宾馆”(距公园800米,含“双塔文化早餐”,适合商务/家庭游,人均400元)。

结语:双塔之下,是太原的过去与现在

采访结束时,遇到一群穿校服的中学生在双塔下写生。其中一个女孩说:“原来课本里的‘明代砖塔’这么美,我以后要学建筑,把老祖宗的智慧传下去。”

双塔公园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它不仅是一座“有故事的公园”,更是一座“能生长的文化空间”。在这里,老人触摸到记忆里的乡愁,孩子读懂了课本外的历史,年轻人找到了与传统对话的方式。

正如太原市文旅局局长所说:“双塔不是孤立的古迹,它是太原文脉的起点。我们要做的,是让古塔‘说话’,让公园‘有魂’,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太原故事’。”

20XX年的春天,不妨带着家人走进双塔公园,在塔铃的叮咚声里、牡丹的芬芳中、老豆腐的热乎气中,触摸一座城市的文脉与温度。毕竟,有些历史,只有站在它的脚下,才能真正听见心跳。

(完)

文章亮点:

文化深度:以“双塔兴文运”的历史脉络为核心,解析其作为“太原文脉坐标”的意义;

体验多元:覆盖研学、非遗、摄影、美食等场景,满足全年龄段游客需求;

细节生动:通过“张大爷讲传说”“学生写生”等场景,还原真实的公园生活;

实用导向:提供交通、门票、路线等攻略,兼顾文化传播与旅游指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