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31 日上午,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前,湘潭大学投毒案罪犯周立人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一结果让等待正义的人们终于释然,受害者张某某的好友在得知消息后平静表示 “罪有应得”,这场跨越一年多的悲剧,以法律的严惩画上了句号,但它引发的关于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的讨论,却值得所有人深思。

法院审理查明,周立人在 2023 年 6 月调入该寝室后,因生活习惯差异、个人卫生问题等日常琐事,与张某某等室友多次发生争执,矛盾逐渐积累。2024 年 3 月至 4 月,双方冲突不断升级,当周立人得知室友已向学校申请将其调出寝室后,心中的怨恨彻底爆发。事实上,早在 2024 年 1 月,他就已提前从网上下载秋水仙碱相关资料,并购买这种剧毒物质藏于衣柜,显然早有预谋。4 月 3 日,他趁无人之机,将秋水仙碱粉末投放入室友共食的麦片中,而他本科所学的生物工程专业,让他对这种物质的毒性了如指掌。

这起案件自发生以来就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受害者家属强忍悲痛呼吁严惩凶手,网友们纷纷表示 “这样的恶行必须重判”,法律的最终裁决彰显了正义,也回应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但在愤怒与惋惜之余,我们更该看到案件背后暴露的问题。

校园本应是求知治学、和谐共处的净土,室友本该是青春路上相互扶持的伙伴,却因琐事升级为夺命仇怨,实在令人痛心。这起案件再次敲响警钟:高校不能只重学业培养,更要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一方面要完善宿舍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矛盾调解渠道,及时发现并化解学生间的冲突;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咨询不再是 “摆设”,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性处理矛盾,培养健全的人格。
周立人的伏法,是法律对生命的敬畏,对罪恶的零容忍。但我们更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每一所高校都能真正重视校园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包容与理解中学会相处,让青春校园里只有温暖与成长,没有仇恨与伤害。这起案件的尘埃落定,理应成为校园治理升级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