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摩的行城市生活的“摆渡人”

城市出行的“及时雨”在每座快节奏的城市里,“摩的”司机(俗称“摩的佬”)早已成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利帮手。他
城市出行的“及时雨”

在每座快节奏的城市里,“摩的”司机(俗称“摩的佬”)早已成为许多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利帮手。他们驾驶摩托车或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乘客提供短途接驳服务,被形象地称为城市交通的“摆渡人”。酷暑烈日下,摩的能让你从地铁站口“瞬移”般直达公司楼下,免去了步行暴晒之苦。暴雨突降时,摩的司机依然坚守在地铁口,为没有带伞的乘客提供遮风挡雨的出行选择。正如一些市民所言:“摩的行,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说他们多余吧,可在烈日暴雨中又偏偏少不得他们。

街头停放的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许多骑手在烈日下打着遮阳伞

摩的之所以深受一部分市民青睐,在于其灵活快捷的服务特点。相比只能在固定停放点使用的共享单车,摩的更加机动灵活、随叫随到,能根据乘客需求随时启停。在一些地铁站口,原本停放共享单车的区域如今已被摩的占据,一排摩的司机整齐候客,成为新的城市风景。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来说,如果不想步行又等不及网约车,摩的往往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例如在深圳宝安区的一些地铁站,公共交通覆盖不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突出,不少人出了地铁就选择乘坐摩的代步。可见,摩的在填补公共交通空白、方便市民出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勤族的“贴身管家”

对于许多深圳的上班族来说,摩的司机甚至成为他们通勤路上的贴心管家。一些乘客与熟悉的摩的师傅建立了长期固定的接送关系,享受着如同私人司机般的便利服务。例如,在某小区居住的晓军,每天早上8点10分都会收到熟悉的摩的司机发来的短信:“到楼下了”,随后他下楼坐上摩的,仅用几分钟便被送达地铁站。这段不到1公里的路程,夏天步行需要10分钟且大汗淋漓,而乘坐摩的不仅节省时间还避免了日晒。摩的司机还会主动提供优惠方案,比如单程收费6元,包月乘车可优惠到每次4.5元。晓军算了一笔账:每月花90元请摩的接送,却因此保住了200元的全勤奖,扣除摩的费后还净赚110元。尝到甜头的他从此与摩的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经常向邻居推荐这种方便的通勤方式。

不仅是晓军这样的年轻人,一些特殊人群也把摩的视为出行依靠。有市民因为晕车无法乘坐汽车,近距离出行时都会找相熟的摩的师傅接送,只有远距离才考虑打车或地铁。他们通常会与熟悉的摩的司机约定好时间地点,这些贴心的师傅了解乘客习惯,开车时尽量不逆行、不闯红灯、不超速,尽可能保证安全平稳。如果熟悉的师傅当天没空,乘客反而会犹豫是否改选其他交通方式。由此可见,在许多通勤族心中,摩的司机早已超越了一般载客司机的角色,更像是日常生活中值得信赖的“贴身管家”。

“最后一公里”的坚实依靠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原本是共享单车的口号,如今却成了摩的佬们响亮的宣言。在一些公共交通尚未完全覆盖的区域,摩的充当了接驳交通的主力军。过去摩的主要出现在原关外公共交通密度较低的地区,如偏远的地铁站周边、城中村村口等,为通勤和出行需求较大的人群提供接驳服务。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增长,摩的的“势力范围”已经从郊区扩大到了原关内的中心城区。哪里有出行需求,哪里就有摩的的身影——他们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填补了公共交通无法触及的空白地带。

对于不少城中村居民和上班族来说,摩的几乎是唯一的接驳选择。在宝安区沙井街道,一些地铁站出口周边分布着密集的城中村和小区,公共交通配套不完善,无法很好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部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为了图方便,下了地铁后经常选择乘坐摩的回家。即便交管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在一些执法空隙,摩的司机又会卷土重来。这说明摩的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市民的实际需求。正如一位深圳网友所言:“摩的佬们也是为了生活,没有需求他们也不会在那等客。” 只要城市中还存在公交地铁覆盖不到的“最后一公里”,摩的就有其生存和服务的空间。

亲民实惠的出行伙伴

摩的之所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在于其亲民实惠的价格优势。相比动辄起步价十几元的网约车或出租车,摩的的收费要低廉得多。在深圳,摩的的起步价通常只要6元,而且根据路程远近还可以议价。以从地铁站到公司这段不到2公里的路程为例,乘坐摩的一般收费6元,如果遇到雨天司机加收8元(声称因路滑驾驶更费力)。即便如此,相比在烈日暴雨中步行或长时间等待公交,这点费用对大多数乘客来说是愿意支付的。

低廉的价格背后,是摩的司机们辛苦奔波的付出。据业内人士分析,摩的司机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平均日收入也就在两三百元左右。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计选择开摩的,靠辛苦拉客维持全家生活。一位在工厂上班的摩的司机透露,自己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出来跑摩的贴补家用,一个月下来也能多赚几千元。正是这些勤劳朴实的摩的佬,以低廉的价格和辛勤的劳动,为市民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出行服务。对于收入不高的打工族和城中村居民来说,摩的是一种“用得起”的交通工具,其亲民实惠的特点使其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出行伙伴。

城市温情的流动风景

致敬摩的行司机们,用自己的车轮丈量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为无数市民送去了便利和温暖。他们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是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这些头戴安全帽、穿梭于车流中的身影,构成了一道独特而温情的流动风景。他们以热心和坚守赢得了许多乘客的信赖,也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并服务于这座城市。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摩的行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规范和引导。但不可否认的是,摩的行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对于无数人而言,摩的早已超越了一种交通工具的意义——它是酷暑里的一阵凉风,是暴雨中的一把小伞,是通勤路上的可靠伙伴,更是城市角落里的温暖依靠。

正如一位老深圳所言:“没被深圳的摩的‘照顾’过,不足以谈深漂。” 这些可爱的摩的佬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城市增添了温度与活力,也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赞赏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