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刚过,楼市突然爆发"小阳春"!武汉新房成交量暴涨28%,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激增73%,深圳有楼盘单日狂卖8亿元。这一切都源于9月底以来全国超200城发布的470条新政。但这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回暖?3个月后你的房子是涨是跌?本文用最新数据揭开真相。
一、政策"组合拳"发力,国庆假期楼市逆转颓势
2025年9月底开始,多地密集出台楼市刺激政策,恰逢国庆中秋8天长假,形成"政策+假期"的双重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新房销售面积下降5.5%,整体市场仍处下行通道。但假期期间,核心城市出现逆势反弹。
武汉作为政策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9月30日发布"汉八条"新政,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150万元、商业贷款利息补贴1%等。效果立竿见影:10月1日至7日,武汉市新建商品房成交3542套,同比增长28.1%;二手房成交1355套,同比增长8.3%。某楼盘销售经理透露:"每天平均40-50组客户到访,提升超过50%-60%"。
一线城市表现同样亮眼。北京国庆假期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1万平方米,较去年增长52%;二手房日均成交19套,增长73%。上海前6天成交同比激增72%,深圳新盘成交量较平日提升40%-50%。中建壹品公司旗下项目假期实现销售额约6.3亿元,其中壹品兴创·元启项目认购额突破1.8亿元。
二、政策工具箱全面开启,公积金成主力武器
分析各地新政,公积金政策调整成为主力。南京自10月9日起将单缴存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提高至80万元。合肥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规定已结清首次公积金贷款且购房地无房的,再贷款按首套房政策执行。绍兴将双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额度由120万元增至130万元。
购房补贴政策同样密集。东莞对购买新房的符合条件的购房人给予合同总价2%、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购房补贴。武汉对特定区域首套新房购买者,按照初始贷款金额1%发放利息补贴,最高2万元。义乌推出总额2亿元的购房补贴,首次置业可享1000元/平方米。
创新政策也不断涌现。武汉规定"正在挂牌出售的一套住房不纳入贷款套数认定",有效激活改善型需求。河南洛阳鼓励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探索去库存新路径。厦门允许在特定区域租房满半年并缴纳社保三个月的人员申请落户,打破购房与户籍的捆绑。
三、市场分化加剧,优质项目与普通楼盘冰火两重天
尽管整体数据向好,但市场分化愈发明显。据58安居客研究院统计,假期期间新房找房热度环比增长10%、咨询量环比增长13%,但热度集中在优质项目。
广州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合富研究院资深分析师郭定基指出:"热度集中在两类项目:一是能够持续吸纳房票需求的项目;二是250万至500万总价段的'好房子'。"天河、荔湾、黄埔、番禺北部四个区域市场热度最佳,中心区具备山景、湖景、江景的高端住宅表现亮眼。
深圳鹏宸云筑项目假期加推9栋楼王产品,累计到访超2000组,成交超120套,金额约8亿元。而同期,深圳全市新房住宅假期累计仅成交219套,说明少数明星项目吸纳了大部分购买力。
这种分化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存在。杭州、成都等地新房成交同比下降,而湖北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9%。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物业受捧,偏远地区及普通项目依然面临去化难题。
四、四季度楼市展望:政策效果可持续性存疑
针对未来走势,业内人士观点不一。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分析:"上半年多家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获取了较多优质地块,这些地块有望在四季度逐步入市,新增供应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一定支撑。"她预计"银十"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则认为"政策工具箱仍有加码空间"。他表示,从金融端看,5年期LPR下调预期增强;在供给端,"专项债收购商品房改保障房"政策或从试点向更多城市推广;在需求侧,一线城市有望进一步放宽非核心区限购。
不过,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假期出游人数创近年来新高,对楼市的关注度下降是成交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同时,去年"9.26新政"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了今年同比数据。
五、购房者应对策略:把握政策窗口期,避免盲目跟风
对于不同需求的购房者,当前市场需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刚性需求购房者可重点关注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城市和区域。如武汉远城区、深圳非核心区域等,既有补贴政策,房价相对合理。利用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的契机,降低购房成本。
改善型需求则应关注"卖旧买新"的便利政策。如武汉"认房不认贷"的优化政策,允许挂牌出售住房不纳入套数认定,有效打通置换链条。选择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高品质项目,抗风险能力更强。
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仍达75928万平方米,库存压力依然存在。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压力大,住房空置率高,投资风险较大。应优先考虑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有产业支撑和人口流入的区域。
总体而言,当前楼市在政策刺激下出现阶段性回暖,但基础尚不牢固。购房者应理性判断自身需求,利用政策红利但不盲目追高,选择优质资产规避风险。随着四季度更多政策落地和市场自我调节,房地产市场有望在分化中逐步企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