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校园本该静谧如水,可三峡大学南苑公寓二楼的窗户边,却突然传来女生撕心裂肺的哭喊。10月里某个凌晨,一个黑影顺着排水管往上爬,踩着空调外机翻进女生宿舍,惊得正在睡觉的女生从床上弹起,手机“啪嗒”一声摔在地上——这场景,像极了恐怖电影里的惊魂片段。
等宿管阿姨举着电筒冲过来时,只看到一个穿连帽衫的外籍留学生正慌慌张张往楼下跑,受害女生脸上带着血痕,缩在墙角发抖。很快,这事儿就在学生群里传开了,有人翻出旧账:南苑公寓和留学生公寓就隔着条十来米宽的小路,对面楼灯火通明,这边楼连个像样的监控都没有。更气人的是,去年就有人反映女生宿舍内衣频繁丢失,学校在一楼装了钢刺防护圈,可二楼以上的窗户还是裸露着,像张着口的危险陷阱。
“我们和留学生交着一样的学费,凭什么他们住带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的公寓,我们住连防盗窗都没有的老楼?”大三学生小雨(化名)在朋友圈的质问,让好多人跟着心酸。留学生公寓入口有保安24小时守着,进楼得刷脸;南苑公寓却只有宿管阿姨半夜查一次房,侧门还经常不锁,谁都能溜进来。这种“双标”管理,就像在校园里划了道隐形的线——线那头是“特殊群体”,线这头是“普通学生”,连基本的安全感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更让人堵心的是类似事件的处理结果。前年某高校留学生猥亵女生,学校轻描淡写说“加强教育”;去年上海某大学外籍生夜闯女寝,连个正式通报都没有。这些“差别对待”就像巴掌,狠狠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脸上——难道外籍身份能当“免罪符”?违法了还能因为“国际友人”的身份被轻轻放过?
好在这次三峡大学没惯着。警方迅速控制涉事者,学校直接开除学籍,二楼加装的铁丝网虽然看着像“事后补锅”,但至少让女生们能睡个踏实觉。可真正的安全,哪是几根铁丝网能撑起来的?它得从留学生入学时就严格筛查背景,得在日常管理中盯紧每个人的行为,更得在违法时“一碗水端平”,该判判该罚罚,绝不能因为“国际关系”就手软。
当“国际化办学”撞上“学生安全”,任何妥协都是对生命的亵渎。那些藏在铁丝网背后的管理漏洞,那些悬在半空的责任意识,早该被彻底翻出来晒晒太阳了。毕竟,学生的安全感,才是大学最该守护的“国际化招牌”——没了安全,再多的国际交流都是空谈。
你所在的学校,宿舍安全措施够不够硬?遇到这种事,你觉得学校该怎么处理?评论区唠唠,你的每句话都是在为校园安全发声——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案例来源:封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