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家化工企业开展安全服务时
发现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的液位仪表设置方式
该企业生产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但分离塔上单法兰液位仪表的毛细管
在敷设时未设置防护措施
且企业为减少垂度
将毛细管打结


企业现场管理人员:
运行维护人员在检修期间更换仪表时,未充分重视仪表施工质量,为图省事就将毛细管打了个结。
专家:
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易导致仪表压力传导不准,造成液位仪表信号变送错误或传输产生偏差,使岗位操作人员对生产工况产生误判,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后续若需要拆除仪表进行检修或校准时,也容易造成毛细管破裂损坏。
企业现场管理人员:
后续我们将加强专业管理,从专业基础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文件两方面着手,完善专业工作的验收标准和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专家答疑为满足对工艺生产过程参数的监测需求,化工企业应配置一定数量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监测仪表,将工艺生产过程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后,传入控制系统或仪表进行显示。工艺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这些数值,掌握工艺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进而通过操控远程控制阀门或通知人员到现场操作,对工艺生产参数进行调整。
按照《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第6.1.12条的要求,“仪表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周围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安全贴士此类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企业在仪表专业管理标准上存在疏漏,专业管理人员对仪表施工安装质量把关不严。低标准的施工工艺使投用后的仪表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应当坚守专业管理立场,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仪表投用“四率”(控制率、使用率、完好率、泄漏率)要求,从专业管理层面保障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