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5日,乌克兰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4国,以及欧盟和欧洲理事会共17方,在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发布联合声明,呼吁立即停火并制定措施利用俄罗斯冻结资产援助乌克兰。这一声明标志着欧洲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出现实质性转向。

声明明确支持“立即停火”,并以当前双方接触线为谈判起点,同时强调“国际边界不得以武力改变”的原则。更引人注目的是,声明首次提出将“充分利用俄罗斯已冻结的主权资产”,通过金融手段确保乌克兰获得持续资源支持。据欧盟内部文件披露,被冻结的俄资产规模达2100亿欧元,其中约1900亿欧元为俄央行资产,主要存放在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银行。
此次声明的出台,被视为欧洲对俄乌冲突的“战略收缩”。过去三年中,欧盟对乌军事援助超1200亿欧元,但持续的战争消耗已让欧洲不堪重负。2024年,对俄制裁导致欧盟GDP缩水1.2%,德国工业用电价格飙升3倍,法国通胀率一度突破6%。民意调查显示,超过65%的欧洲民众反对继续增加对乌援助,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与德法等国的分歧日益加剧。

声明中最具争议的条款是动用俄冻结资产援乌。尽管欧盟声称将通过“法律框架”确保合规性,但风险早已被警示:
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曾直言:“今天能冻结俄罗斯的,明天美国就可能冻结中国的美债。”此举可能动摇全球投资者对欧洲金融体系的信任。
匈牙利已明确表态将否决任何没收方案,而德国、法国等国则试图在“支持乌克兰”与“维护金融稳定”间寻找平衡点。
俄罗斯回应:俄方警告称,此举构成“盗窃行为”,将采取对等措施反击,甚至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乌克兰的“无奈妥协”与俄罗斯的“强硬底线”
对乌克兰而言,声明意味着以领土换和平的现实。尽管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取得局部进展,但基辅方面不得不接受“以当前战线为谈判起点”的条款,这相当于默认俄罗斯对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泽连斯基在签字时坦言:“这是屈辱的求生,但为了保住乌克兰这个国家,哪怕是残缺的,我们只能赌先留火种,再图未来。”
而俄罗斯则重申“绝不接受以领土换和平”的立场。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任何涉及俄主权资产的决议都将被视为“敌对行为”,俄方将通过扩大对欧能源出口限制、加强与金砖国家合作等方式反制。

尽管声明按下战争“暂停键”,但真正的和平仍遥不可及。欧盟计划在11月召开特别峰会,讨论具体执行方案,但匈牙利与波兰的反对、俄罗斯的反制威胁,以及美国内部的分歧,均可能让计划搁浅。
正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联合国批评的:“欧洲的原则跟天气一样说变就变。”这场被包装为“和平倡议”的行动,本质仍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当政客们在布鲁塞尔为“外交突破”举杯时,顿巴斯的废墟中,乌克兰的母亲们仍在寻找失散的孩子——真正的和平,从不是妥协交易的产物,而需要各方放下武器、正视历史,这或许才是声明背后最值得深思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