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不撑腰,萨莉亚就不排队了?
工作日中午,在北京海淀区工作的周絮跟同事一起外出觅食,她们发现距离公司不远的商场里新开了一家萨莉亚。
但周絮没想到的是,饭点时刻的萨莉亚竟然不用排队,“跟其他店门口坐满等位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报似乎也在印证着萨莉亚的渐渐“失宠”。2025财年(2024年9月1日—2025年8月31日),萨莉亚中国区营收虽在小幅增长,但单店销售额、毛利率等指标却在下滑。
北上广打工人,要抛弃萨莉亚了吗?
萨莉亚,不排队了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朝阳大悦城,聚集着近150家餐饮业态,其中不乏寿司郎、费大厨辣椒炒肉、烤匠麻辣烤鱼等“排队王”。
周末,从事文娱行业的安慧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不用加班的休息日,于是约上朋友出来聚聚。她们在朝阳大悦城的餐饮层逛了又逛,最终还是选择去吃了萨莉亚。
至于原因很简单,不用排队。
到了饭点,寿司郎、烤匠麻辣烤鱼等店,排队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其他门店,像是各种类型的火锅、云贵菜Bistro和湘菜等,基本也都需要等位。相比之下,位于商场8层,需要一路左拐右拐才能找到的萨莉亚,能够满足安慧立马开吃的需求。
“当你饿的时候,真的一分钟都等不下去。”安慧说。
萨莉亚门店|图:高越摄
安慧还注意到,从她走进店到结账离开的一个小时内,这家萨莉亚一直都有5—10桌的空位。
这家门店并不是个例。有意思报告在中午、傍晚饭点时走访了五家萨莉亚门店,发现均不需要排队,有的门店上座率在90%左右,有的门店上座率还不足50%。
但在周絮的回忆中,萨莉亚总是人潮拥挤的。四年前还在上大学时,周絮是萨莉亚的常客,晚上跟室友们不知道吃什么时,最后的选择都会变成萨莉亚,“6个人花100多元,想吃的菜都能尝尝,能点满一大桌”。
当时,周絮几乎每次去萨莉亚,店里都是需要排队的,等位的人大多跟她们一样,是在附近上学的学生或是刚下班的上班族。不过好在萨莉亚翻台快,排队不需要等太久,“最久的一次,也就等了二十分钟左右”。
萨莉亚的客流下滑也反映到了财报中。
2025财年,萨莉亚中国区营业收入达709.61亿日元(约 3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占亚洲市场业绩的84.7%。
但中国区单店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1.34亿日元(约为637万元人民币)降至 1.20 亿日元(约575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10%。
与此同时,北上广三地既存门店的销售额分别下降18.7%、19.7%以及18.2%。
值得注意的是,2025财年,萨莉亚新开82家门店,总店数达到了497家,同比增加了近20%。
收入增长速度不及规模扩张速度,也就是说,萨莉亚的营收增长是靠新开门店带来的,而不是既有门店的业绩提升。
萨莉亚,逐渐失去吸引力了吗?
老店分流新店客人客观地说,在餐饮行业,随着规模的扩大,新店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分走老店的客流。
但在上一个财年,萨莉亚的营收增速要快于开店速度。财报显示,2024财年,萨莉亚中国区营收为529.87亿日元(约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而这一财年中国区新增门店为42家,同比增长约11.3%。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有意思报告表示,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营收增速落后于门店扩张速度,是因为需求端的增长出现了乏力。“新店不断开设,但市场整体对萨莉亚产品的需求没有同步提升,消费规模并未扩大。”
他进一步补充,“这些新店的选址可能集中在已饱和区域,未能充分挖掘出潜在市场,导致新店对整体营收拉动不足,老店客流也被分散”。
萨莉亚新品菜单|图:萨莉亚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在北上广等一线市场,萨莉亚的门店网络已经比较密集,新店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一部分客源,导致单店效益被稀释”。
萨莉亚门店的确过于集中。近一年间,萨莉亚在门店最为密集的北上广继续加密,分别新开了13家、33家和36家门店。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10月,萨莉亚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已经接近90%。
这与萨莉亚的开店逻辑有关。林岳表示,萨莉亚开店遵循着“一线城市+一流商圈+三流位置”的策略:锚定一线城市实现规模化扩张的目标;聚集在客流量密集的区域,适配年轻白领和学生群体;选择商场内租金较低的位置,平衡经营成本。“这种开店方式,过往已经被证明了是有效的。”
但林岳也认为,这种开店策略的弊端,也会渐渐显露出来,“门店密度太高,势必会让客流被稀释”。
而且想要靠新店拉动营收,对选址也是个考验。
有意思报告走访发现,今年萨莉亚在北京新开的门店多位于望京、亦庄与海淀等区域的商场内,位置多集中在四五层或地下一层。
在大众点评App上,这些新开门店被不少顾客吐槽选址。比如位于望京万象汇的萨莉亚,有消费者留言“靠近洗手间边,位置不太好找”。位于翠微印象城的萨莉亚,也被消费者评论“在地下一层的深处,从盒马鲜生出口往外走,才发现它”。
性价比优势减弱抛开选址问题,萨莉亚在中国市场或许也没有原来那么有吸引力了。
一方面,萨莉亚的性价比优势在逐渐减弱。
曾经,萨莉亚靠着性价比优势,被中国消费者亲切地称为“日本沙县”。但从2024年起,萨莉亚的客单价正在逐渐提高。
去年7月,萨莉亚首次公开涨价。其中,牛肝菌鸡肉芝士烤饭从18元涨至20元,多款沙拉涨价1元。进入2025年,萨莉亚再次涨价,比如蒜香鸡肉培根芝士烤饭从18元涨至19元。
财报显示,萨莉亚的客单价从2020财年的568日元(约为26.9元),提升至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886日元(41.9元)。
其实,1—2元的涨价幅度并不算高,多数消费者察觉不到,但架不住萨莉亚的同行们疯狂“卷”价格。
图源:必胜客
在西餐里,麦当劳在今年开启“2025超值年”,推出“随心配1+1”等优惠套餐;汉堡王推出每周三“9.9元,小食1+1”活动;必胜客开出“Pizza Hut Wow 乐享店”,宣布进入平价西餐赛道,10月还推出“9.9元全新菜单”;正新鸡排也跨界做起汉堡,“3个汉堡只需9.9元”。
中餐更是如此。据老乡鸡招股书,其直营店客单价从2022年的29.7元,下降到了去年的27.6元;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和府捞面的客单价也从之前的40元以上降至当前的32.9元。
据红餐大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面馆和米粉门店的人均消费更低至19.6元和17.4元。
如此一来,人均40元的萨莉亚,似乎没那么迷人了。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持续不断的外卖补贴,让外卖价格已经低于堂食,导致到店客流出现下滑。
这对只做堂食、不做外卖的萨莉亚来说,影响只会更大。据有意思报告了解,萨莉亚当前只在部分门店提供代购服务,起送费在78—200元,配送费则是3—12元。
图源:截图
而在同样配送距离下,棒约翰披萨“一人食套餐”只需29.9元;尊宝披萨“4件套”仅需35.9元。更不用提老乡鸡均价不到20元的工作套餐,和随处可见的十几元一碗的粉面。
在低价外卖的吸引下,萨莉亚的客群被直接堵在了家里或者公司里。
对于萨莉亚不做外卖的原因,林岳分析道,萨莉亚一直主打高效的门店运营和高翻台率,而且它不具备足够的利润空间去承担外卖所需的平台佣金、包装费、配送费等成本,所以一直没有开拓外卖业务。
但据《2025年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4年全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超1.27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22.8%。因此林岳认为,萨莉亚未来可以适当开发一些适合外卖的套餐,拉动销售。
对萨莉亚来说,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店铺位置,或许是更紧迫的事情。
去年,萨莉亚提出要在中国市场开到1000家店。在财报中,萨莉亚也表示下一财年将在海外市场新增121家门店。
只是门店扩张并不容易。林岳认为,萨莉亚一方面要在一线城市关停效益不佳的门店,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二线城市及以下的市场,反过来走“二、三线城市+一流商圈”的选址逻辑。
今年7月,萨莉亚已经在武汉成立子公司,武汉首店也已经竖起围挡,这被认为是要发力华中市场的信号。此外,萨莉亚也在绍兴、江阴、余姚等二线城市开出首店。
接下来,萨莉亚的脚步会去到更多地方,只是它的每一步都要走得足够谨慎。
作者:高越
编辑:余源
值班编辑:礼物
“好嫁风”,在中产圈翻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