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丘一名38岁农妇在剥玉米粒时突感头疼发烧,原以为是小感冒,仅三天后却因呼吸衰竭被送进ICU。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肺部影像几乎全白,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家属回忆,她曾长时间接触发霉玉米棒,而同样悲剧一个月前已在武汉上演:一名23岁女子收完淋雨霉变的玉米后,咳喘月余就医,肺内竟布满黄曲霉菌。

霉变玉米中潜藏的黄曲霉菌、黑曲霉等真菌,会释放极轻的孢子。它们随粉尘飘散空中,被人体吸入后直达肺泡。若遇免疫力下降(如劳累、基础疾病),孢子便扎根繁殖,形成菌丝侵蚀肺组织。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指出,此类感染会导致肺泡广泛损伤,影像呈现“白肺”,严重时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ECMO(人工肺)维持生命。

案例中患者最初仅出现低烧、慢性咳嗽等“类感冒”症状,自行服药无效后就医,往往已进展至重症。武汉市第四医院医生强调,此类感染与普通肺炎不同:普通抗生素无效,且病变扩散快。更严峻的是,抗真菌药(如伏立康唑)疗程长达数月,费用高昂且副作用显著,部分患者面临终身复发风险。


许多人误以为“不吃霉食就安全”,实则大错:
直接接触霉粮风险最高:收储、翻晒霉变玉米花生时,搅动使孢子浓度骤升;
居家环境暗藏危机:浴室墙角、旧衣柜、盆栽土壤等潮湿处均易滋生霉菌;
防护意识薄弱:90%患者未戴口罩操作,让孢子畅通无阻侵入气道。

严隔离:发现霉变谷物立刻密封丢弃,绝不混合好粮或喂养禽畜(毒素耐高温且致癌);
强防护:处理霉腐物时佩戴N95口罩+手套,操作后及时沐浴更衣;
控环境:粮储需干燥通风,梅雨季用除湿机,墙体霉斑用酒精擦洗(浓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