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过故乡的月亮了?

清晨六点,喀什的天还没亮。我打开手机,又看到母亲发来的照片——天水老家的巷子铺上了新水泥,隔壁王叔家盖起了三层小楼,巷口

清晨六点,喀什的天还没亮。我打开手机,又看到母亲发来的照片——天水老家的巷子铺上了新水泥,隔壁王叔家盖起了三层小楼,巷口那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树荫下再也找不到我们当年刻下的字。

故乡,成了手机相册里的远方

在喀什的第六年,我已经习惯了这里干燥的风沙,习惯了羊肉抓饭的香味,却始终不习惯这里看不到故乡那种湿润的月亮。

母亲的拍照技术还是很差,照片总是歪歪斜斜,对焦模糊。但每一张,我都反复放大细看。从巷头到巷尾,从春收到秋藏,她用这种方式,让我这个远在三千公里外的儿子,不错过故乡的每一个变化。

只是照片再多,也拍不出老屋院里的桂花香,拍不出雨后青石板路的湿润,拍不出邻居喊回家吃饭的乡音。

记忆里的月亮特别圆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夏天的夜晚最爱躺在院子里看月亮。祖母摇着蒲扇,指着天上的星星讲故事。她说月亮里住着嫦娥,还有一只捣药的玉兔。我信了好多年,直到上学才知道那是神话。

可如今在喀什,虽然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却总觉得没有故乡的圆,没有故乡的亮。是因为戈壁滩太辽阔,衬得月亮孤单?还是因为看月亮的人,心里装着太重的乡愁?

时间改变了太多的模样

母亲说,老家要拆迁了,整个片区都要改造。她拍下每一处即将消失的风景——我们一起乘凉的老院子,我第一次学骑车的巷子。

她说:“你回来的时候,可能就认不得路了。”

我说:“不会的,故乡在心里,永远都认得。”

可是说这话时,我心里也没底。三年没回去,故乡的容颜,是不是真的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了?

我们都在习惯离别

父亲虽已退休,但每次视频通话依然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断。但我知道,他只是不习惯对着手机表达感情。就像我,每次挂断视频后,都要对着窗外发很久的呆。

在喀什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从内地来的朋友。我们聚在一起时,总会说起各自的故乡。四川的火锅、陕西的羊肉泡馍、河南的烩面......说到最后,大家都沉默了。

原来,每个异乡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可心安何处?

在喀什,我结识了新的朋友,甚至能听懂几句当地的方言。可是每当夜深人静,听见窗外呼啸的风声,还是会想起天水老家院子里,那棵在风中沙沙作响的梧桐。

也许,故乡从来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情感归属。它在母亲的照片里,在父亲的欲言又止里,在我们永远改不掉的乡音里。

找个时间,回去看看月亮吧

天快亮了,喀什的朝阳即将升起。而此刻的天水,月亮应该还挂在天上。

我给母亲回了消息:“今年过年,一定回家。”

她秒回:“好,妈把你房间的被子都晒好了。”

忽然很想告诉每一个在异乡的人:找个时间,回故乡看看吧。不是匆匆来去,而是认真地住上几天,走走儿时走过的路,看看多年未看的月亮。

因为有些风景,会消失;有些人,正在老去;而有些思念,需要亲自回去化解。

早安,无论你身在何处,愿今夜都有一轮明月,照亮你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