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玉米成熟还没收开始,河南就开始下雨,很多农民想着等雨停了再收,但雨一直下,根本就看不到停的希望,而玉米又到了不得不收的时候。
在往年不下雨的时候收玉米都是机器,一亩地二十分钟就能收完了,但由于地里连续下了一个月的“包月雨”,不少地里都有很深的水,有的地块虽然没有水,但由于土壤松软,收割一进第就被陷进土里了,所以用机器收是不可能了。
没办法的人们只好人工一个一个的去掰了,还是因为车进不了地,掰好的玉米人们只好用肩扛、用背背运出地装到车上才能拉回家。
说实话,这样掰玉米的方式我已经很多年没经历过了,看到网上各地手工去掰玉米的画面,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手工掰玉米又苦又累,又伴随着快乐的经历。
下面我给大家还原一下一个70后小时候手工掰玉米、剥玉米的过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回忆和共鸣。

那时候玉米都是用手一个一个掰掉的
开路当年每当玉米快成熟的时候,我爸几乎每天都会下地看玉米的成熟度。方法也简单,就是剥开一个玉米的皮,用指甲掐玉米粒,如果能掐动说明还不熟,如果哪天掐不动了,而且包裹玉米的皮也都干了,那么玉米就能收了。
在确定玉米熟了后,我爸首先会把地块的中间砍出一条从头到尾,差不多有两米宽的路,砍倒的玉米杆会放到一边,这样能方便人拉着架子车出入运输掰掉的玉米。

那时候都用这样的车拉玉米
开始掰玉米路开好后,就可以掰玉米了。这掰玉米的活在我和妹妹在十一二岁之前是没参加过的,因为爸爸、妈妈觉得我们还太小,直到我十三岁上了初中后才开始干这个活。
那时候,我们全家四口人,每人掰三四行玉米,平行向前推进,掰掉的玉米每隔几米扔一堆,这样方便装车。
当玉米掰掉的能装好几车的时候,就得有个人停止掰玉米,因为他得把掰掉的玉米往家里拉了。如果此时不拉,非要等这块地掰完再拉的话,那么到天黑之前可能会拉不完的。
剩下的人会继续掰,这样三个人掰的玉米正好能供上一个人拉,到天黑之前掰多少拉多少,不至于会拉不完。
这活以前是我爸干,后来我初中毕业后没再上学,基本上都是我干了。

也有用拖拉机拉的
装车往家拉那时候的运输工具是没有电三轮的,有拖拉机的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用的都是人拉的架子车。
我家也不例外,十七八岁之前这活都是我爸干的,后来我长大了,拉玉米的活基本上都是我干了。
用架子车拉玉米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装车。因为架子车两头都没挡板,不会装的一次是装不多的,因为会掉玉米,这样就得多跑几趟,浪费时间。
那时候我们很多人会用到一种叫“闸子”工具,把架子车的两头一堵,就不会掉玉米,也能多装了。这种工具有的是用棉杆做的,有的是木板做,木板做的是三段的,中间是用架子车外胎块连接的。
就算是没有“闸子”也没关系,可以用化肥袋子装两袋玉米堵住架子车的两头,这样也有“闸子”的效果,但装的没用“闸子”的多。
剥玉米、辫玉米玉米掰完拉回家后,为了防止玉米捂霉,就得赶紧把玉米的外皮剥开晾晒起来了。
记得那时候的玉米都是挂起来晾晒的。有的人把墙上打上钉,挂钉上晒。但更多的人是在一片阳光充足的平地上平地上搭一个架上晾晒。但这样需要把玉米像辫辫子一样辫起来搭到架上。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玉米怎么还能像辫辫子一辫起来。这其实也简单,就是把玉米的外皮剥开后不要都拽掉,留下四五片比较柔软的,然后用三个这样的玉米起头像辫头发辫一样去辫,辫的过程要不断的加玉米,当辫的五六十厘米长就行了,因为太长了搭在架上悬空后容易坠断。
这活我也学这干过,但总是辫不好,所以这活主要是我妈干,我负责剥玉米,然后把辫好的玉米搭到架子上。
等把玉米剥完、辫好,都搭到架上后,这季玉米的收获工作也就基本干完了,剩下的砍玉米秸,捆玉米秸,拉玉米秸的活就不急了,可以慢慢去干了。

就是这样的玉米辫子
如今时代发展了,收获玉米很多年前都不用在手工去掰了,一开始收割机一过去秸秆粉碎还田了,玉米也直接剥好了,最近几年甚至有直接能把玉米穗脱粒的收割机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现在收玉米轻松了,有时候也不由的会想起以前手工掰玉米的时光。但是回不去了,今年只是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