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退休后的周末午后,我正在阳台上浇花,突然手机响了。
"请问您是刘志华先生吗?我是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关于您朋友陈晓雨的账户......"
听到这个名字,我手中的水壶差点掉到地上。陈晓雨,我的发小,19年前向我借了77万后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这么多年过去了,银行突然打电话给我,还提到她的名字。
电话里工作人员接下来的话,让我彻底愣住了......
01
"志华,你还记得小雨吗?就是小时候跟你一起长大的那个。"妻子王素梅端着茶杯走进客厅,看到我正在翻看老相册。
我手指停在一张发黄的合影上,那是1990年春节时拍的,我和陈晓雨还有几个小伙伴站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那时候我们都才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青春的稚气。
"当然记得,怎么可能忘记。"我轻抚着照片,"我们从小穿开裆裤就认识了,两家住得近,她比我小两岁,总是跟在我后面叫志华哥哥。"
素梅在我旁边坐下,也看起了相册。"她小时候多机灵啊,成绩比你还好,老师都夸她脑子活。"
我点点头,陈晓雨确实聪明,小学时期就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中学时更是年级前三名的常客。而我成绩一般,但力气大,经常帮她背书包,给她挡那些调皮男孩的骚扰。
"她家条件不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我翻到另一张照片,是我们一起去公园划船时拍的,"记得那时候她连件像样的新衣服都没有,总是穿她姐姐的旧衣服,但从来不抱怨。"
素梅摇摇头:"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就......"
"别想了。"我合上相册,但脑海里还是浮现出那些往昔的画面。
1995年的夏天,我刚从技校毕业,在一家机械厂找到了工作。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兴起不久,很多人都想着下海经商,陈晓雨也不例外。
那天晚上,她约我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见面,就像小时候我们经常做的那样。
"志华哥,我想开个服装厂。"她眼睛里闪着光,"现在市场上的衣服要么太贵,要么款式老土,我觉得有机会。"
我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心里有些担心。"小雨,开厂可不是闹着玩的,需要很多钱,你..."
"我已经找到合作伙伴了。"她打断了我的话,"是我姐夫的朋友,在南方做过生意,有经验。我们看好了一个厂房,地段不错,价格也合理。"
那时候的陈晓雨充满了干劲,说起她的计划滔滔不绝。她要做年轻女性的时装,价格实惠,款式新颖。甚至连品牌名字都想好了,叫"青春丽人"。
"听起来不错,但是启动资金呢?"我问。
她的表情有些黯淡下来:"这是个问题。我家里能拿出的钱太少了,合作伙伴那边也有限。我们算了一下,至少需要80万才能把生产线建起来。"
80万,在1995年可不是小数目。我当时的月工资才300块,不吃不喝也要200多年才能攒到这个数。
"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去银行贷款,但是没有抵押物,手续也复杂。"她咬着嘴唇,"志华哥,你能帮帮我吗?"
我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心里一软。从小到大,陈晓雨很少求人帮忙,就算家里再困难,也总是默默承受。现在她主动开口,说明真的很需要这笔钱。
"你需要多少?"
"如果你能借我一部分,我再想办法凑其他的。"她紧张地搓着手,"我知道这很为难你,但是我真的很想试试。"
那段时间,我正好因为拆迁补偿拿到了一笔钱。我们家的老房子在市区,政府要修路,给了90万的补偿款。本来是打算用来买新房子的,但看到陈晓雨这个样子,我动心了。
"我能借你77万。"我最终开了口。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激动地抓住我的手:"真的吗?志华哥,你真的愿意借给我?"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还能骗我不成?"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不过咱们得先说好,这是借,不是给,你得还的。"
"当然!"她连忙点头,"我给你写借条,约定三年内还清,还有利息。"
第二天,我们就去了银行。陈晓雨认认真真写了借条,字迹工整,条款清楚。她甚至坚持要按银行利率给我利息,被我拒绝了。
"志华,这辈子我陈晓雨欠你的,下辈子当牛做马也要还你!"在小饭馆里,她端起酒杯,眼眶有些湿润。
"说什么傻话呢。"我也端起杯子,"祝你生意兴隆,早日发财。"
那一刻,我真心希望她能成功。从小到大,陈晓雨就比一般女孩子要强,有主见,有想法。我相信她能把服装厂办好,三年后不但能还我钱,说不定还能成为当地有名的女企业家。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02
1996年春节过后,我就再也联系不上陈晓雨了。
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忙着开工厂,没时间联系。毕竟创业初期肯定很辛苦,每天要处理各种事务。我还特意到她说的那个厂房去看过,确实在装修,工人们进进出出很忙碌。
但是到了三月份,我开始觉得不对劲。按理说,工厂应该已经投产了,但每次我去那边,都没有看到陈晓雨的身影。问工人们,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老板娘最近没来。
我开始有些担心,就去她家找她。
"小雨?她早就搬走了。"房东大妈看着我,神情有些古怪,"大概是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连夜就搬空了。"
"搬去哪里了?"
"不知道。"大妈摇摇头,"她走得很匆忙,连押金都不要了,说是有急事。"
我心里一沉,连夜搬家,还不要押金,这明显不正常。我又去了那个服装厂,发现大门紧锁,里面空荡荡的,装修到一半就停工了。
门口贴着一张告示:因资金链断裂,工厂停业,拖欠工人工资请到相关部门处理。
看到这张告示,我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
"怎么可能呢?"回到家,我把情况告诉了素梅,"77万不是小数目,就算不够,也不至于连夜跑路啊。"
素梅脸色很难看:"志华,你不会是被骗了吧?"
"不可能。"我坚决摇头,"小雨不是那种人,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她的人品我了解。"
但事实摆在眼前,陈晓雨确实消失了,而且是在工厂出问题后消失的。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四处打听她的消息。问过我们共同的朋友,找过她以前的同学,甚至去过她老家的村子,但都没有任何线索。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志华,算了吧。"素梅劝我,"人家明显是不想见你,你再找也没用。"
"不会的。"我依然坚持,"小雨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等困难解决了,她就会回来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信心也开始动摇。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陈晓雨始终没有任何消息。
1998年的时候,我们终于买了新房子,但因为少了那77万,只能买个小户型的二手房,地段也不太好。素梅为这事跟我闹了好几次。
"你看看,要是那77万还在,我们现在能住多好的房子。"她指着报纸上的房产广告,"市中心那套三居室,正好77万,多合适啊。"
"房子可以以后再换,钱没了可以再赚。"我安慰她,但心里也确实有些后悔。
"你就是太善良了。"素梅叹了口气,"现在这个社会,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她是真的创业失败,还是早就打算骗你的钱?"
我没有反驳,因为我自己也开始怀疑了。但每当想起陈晓雨小时候那张纯真的脸,想起她写借条时认真的样子,我又觉得她不会是那种人。
2000年的时候,我偶然遇到了她以前的同学张丽华。
"小雨?"张丽华摇摇头,"好久没见她了,听说是南下做生意去了。"
"南下?去哪里?"我急忙问。
"具体不清楚,好像是广东那边。"张丽华想了想,"你们不是从小的朋友吗?她没跟你联系?"
"没有。"我苦笑,"她走得很急,连招呼都没打。"
张丽华的表情有些奇怪,但没有多说什么。
南下做生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哪怕是一个电话,一封信,让我知道她人平安就行了。
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时不时地提醒着我那77万的存在。
03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
我在机械厂一直干到2014年退休,从一个普通工人升到了车间主任。素梅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儿子刘明远大学毕业后在一家IT公司工作,去年刚结婚,小两口住在我们隔壁小区。孙子刚满一岁,白白胖胖的,很是可爱。
表面上看,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但那77万就像一个阴影,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每当看到关于陈晓雨的任何消息,我都会特别留意。有时候在街上看到背影相似的女人,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梦里也经常出现她的身影,有时候是小时候的她,有时候是借钱时的她,有时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身影在远方向我招手。
"爸,你又在想那件事?"儿子明远有一次看到我在阳台上发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
"没什么。"我摇摇头。
"都这么多年了,还想着那77万干什么?"明远在我身边坐下,"说不定人家早就忘了这事了。"
"你不懂。"我叹了口气,"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我知道,从小到大你就是个重感情的人。但是爸,有些事情强求不来,既然找不到人,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吧。"
买个教训?77万的教训确实够深刻的。
但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我,陈晓雨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她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否则不会这么多年一点消息都没有。
2015年春节的时候,我最后一次去了陈晓雨的老家。
那个小山村已经变化很大,原来的土房子大多拆了,建成了小洋楼。但陈晓雨的家还是老样子,破旧不堪,看起来很久没人住了。
"陈晓雨?"村里的老人摇摇头,"她父母十几年前就去世了,房子一直空着。她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些年从来没回来过。"
"她还有别的亲戚吗?"
"有个姐姐,嫁到城里了,但联系不上。"老人叹了口气,"这一家人啊,命都不好。"
从老家回来后,我彻底死心了。19年了,如果陈晓雨真的想联系我,早就联系了。也许她真的是有意躲着我,也许她觉得愧对我,不敢面对。
"算了吧,老刘。"素梅安慰我,"都退休了,咱们就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别再想那些烦心事了。"
我点点头,确实应该放下了。
退休后的生活其实很惬意。每天早上去公园晨练,上午在家看书看报,下午和邻居们下棋聊天,晚上带孙子玩。周末的时候,儿子一家会过来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开始养花种草,阳台上摆满了各种盆栽。茉莉花、君子兰、吊兰、绿萝,每一盆都照顾得很好。素梅总是笑话我比照顾她还细心。
"你这些花花草草,比你当年对那个陈晓雨还上心。"她开玩笑。
"人老了,就喜欢这些安静的东西。"我给君子兰浇水,"花不会跑,也不会让你失望。"
但内心深处,我还是会偶尔想起陈晓雨。想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是不是还记得当年的那笔债,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想起我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时间真的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冲淡很多东西,但有些东西却越来越清晰。关于陈晓雨的记忆,就像陈年老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变得更加浓郁。
就在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她的消息时,命运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那是2015年7月的一个周末午后,阳光正好,我在阳台上给花浇水。君子兰开得正艳,茉莉花散发着阵阵香味,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祥和。
突然,手机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放下水壶,接起电话。
"请问您是刘志华先生吗?"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传来。
"是的,您哪位?"
"我是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关于您朋友陈晓雨的账户......"
听到这个名字,我差点把手机掉到地上。19年了,19年没有听到这个名字,突然从一个陌生人口中说出来,那种震惊是难以形容的。
我深吸了一口气,紧紧握着手机:"您说什么?能再说一遍吗?"
银行工作人员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我心上。
"刘先生,根据我们的记录显示......"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核实什么资料。
我的心跳得厉害,手心开始冒汗。这19年来,我无数次想过如果再见到陈晓雨会是什么情况,但从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听到关于她的消息。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工作人员继续说道。
就在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