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赛百味中国把名字改成“赛百味儿”,还推出几种新口味,看起来挺热闹,其实这是它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年来第一次认真考虑怎么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过去赛百味一直按照美国方式经营,提供冷肉、芝士和酸黄瓜这类食物,中国人很少吃这些东西,导致门店数量一直没怎么增加,现在改名换口味想改变局面,可能已经有点晚了。

赛百味刚进入中国时,1995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成为最早进入的一批外国快餐品牌,但赛百味没能抓住市场机会,麦当劳和肯德基很早就推出了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早餐,2002年肯德基开始卖粥,2008年它的油条变得非常受欢迎,麦当劳在2013年也跟进了早餐品类,而赛百味一直没有动作,完全错过了早餐这个市场,中国人习惯早上吃热粥、油条、豆浆这类食物,赛百味连一样热食都没提供,自然就没人会去它那里买早餐。

麦当劳和肯德基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是因为它们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麦当劳推出板烧鸡腿堡,改用煎制方式避免油炸,口味更清淡,符合大众偏好,肯德基设计老北京鸡肉卷,加入甜面酱和葱丝,外观接近中餐却保留汉堡形态,这些产品并非追求新奇,而是让人愿意反复食用,相比之下,赛百味的螺蛳粉汉堡或香菜冰淇淋更像短暂话题,尝过便容易被遗忘。
赛百味的问题在于菜单老旧,更深层的原因是这家品牌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早餐时段必须提供热食选择,因为多数中国人习惯在出门前吃上热腾腾的食物,缺少早餐选项就意味着失去全天三分之一的生意机会,中国消费者普遍偏好清淡口味,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像板烧这类温和款产品,口味设计应当自然融入本地饮食文化,而不是生硬地贴标签,例如酸笋这种食材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日常风味,而不应被当作猎奇元素来对待。

赛百味一直没找到真正懂中国市场的人,百胜中国前总裁苏敬轼说过,西式快餐不能照搬国外做法,得根据中国人的口味做出调整,肯德基能做到今天这样,是因为他们愿意让本地团队来主导产品研发,但赛百味到现在也没听说有谁在负责本土化的工作,只是把名字改成“赛百味儿”,看起来好像更接地气,实际上还是老一套,菜单内容一点都没变。

2005年赛百味尝试过引入得来速这种驾车取餐模式,最终没能成功,当时中国私家车还没有普及开来,城市里主要跑着公交车和电动车,人们不会特意开车去排队买快餐,这个例子表明国际品牌不能只照搬自己国家的做法,必须考虑本地人的生活习惯,赛百味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今再想追赶已经慢了半拍。
现在的消费者对洋快餐已经失去新鲜感,九十年代人们把吃肯德基当成时髦事,如今大家更关心食物是否适合自己,赛百味改名叫“儿”,听着挺亲切,菜单却还是老样子,味道也没变化,中国人的口味习惯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与其取个可爱名字,不如多准备一些热粥品种,增加几样非油炸的主食,它以为换个称呼就能重新赢得市场,其实是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吃的东西要让人吃得舒服、吃得习惯。
说到底,赛百味在中国一直没真正扎下根来,这家公司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足够决心,其他品牌早就开始调整策略了,赛百味还在等待时机,现在时机来了,它想靠改个名字搭顺风车,但消费者心里很清楚,名字可以换,口味却不会轻易改变,赛百味真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就该从菜单内容入手改进,而不是只盯着招牌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