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根本买不到!”
“怎么下单?求链接!”
近期,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种植的
杂交柑桔“阳光2号”,
在网上走红,
仅仅几天时间便被抢购一空。
研究员曹立开玩笑说:
“忙得招架不住了,
大家下单不要下多了!”
这是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
曹立所在的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聚焦柑桔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每年,研究所都会试种不同柑桔的种苗。
2023年开始,他决定让学生把基地里已成熟的柑桔进行售卖,“既能帮助学生挣点学费和生活费,也能锻炼一下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曹立(中)和学生们
“当曹老师提出卖柑桔时,
我认为是个契机,
能更好从销售端了解产品的好坏,
对前端的育种提供帮助。”
2023年,
刚加入曹老师团队的李顺心
就接下来导师的“销售任务”。
今年23岁的李顺心是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三的学生,自2023年考入曹立研究员团队后,就与团队其他同学一起开始了“下地进田”的学习生活。
“我们这个专业重要的是在田地里实践,所以才报考了曹立研究员的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他对导师的选择标准是“长得黑”,“看到老师的照片,发现他皮肤很黑,就知道是个实干派。”
入学第一年,他和同学便跟着曹立研究员前往全国40多个柑桔产区调研学习,在田地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及指导。
除了全国各地参与调研实践学习外,小李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如何将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也就是销售出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23年,
是小李和同学们售卖柑桔的第一年,
由于缺乏水果售卖经验,
在包装盒以及产品品控等方面,
未能把控到位,
首次尝试销售的“阳光1号”,
全年销售额仅7万元。
2024年,
他们增加了多个线上售卖渠道,
在保证柑桔质量稳定的基础上,
升级售卖包装,
结果销量大涨,
总共卖出16000余斤柑桔。
“阳光2号”柑桔。受访者供图
今年10月,
李顺心和同学一起组成“销售团队”,
售卖第五代杂交柑桔品种,
“阳光2号”。
曹立(右二)带领学生在果园
10月15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三学生李顺心和另外四位研究生组成了“销售团队”,开始在社交平台售卖“阳光2号”。
据了解,这款柑桔品种5斤的定价在58元到98元之间,虽然价格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柑桔稍贵,但极高的用户评价和认可还是让它们很快脱销了。
不少消费者还在柑桔研究所、曹立研究员、李顺心同学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晒单:“果香炸裂、脆得像苹果”“吃完想把皮都带走”……吸引了更多网友关注。
网友评论
不同于往年的是,
今年在社交平台上,
出现不少求购的帖子。
评论区不仅有往年的“买家秀”,
更有大量网友在线求购,
“想买些吃一口”。
据了解,
这款柑桔果肉软嫩多汁,酸甜平衡,
消费者能在桔子里品尝到
柠檬、柚子等多种水果的风味。
它的“祖辈”都是一些著名品种,
比如红桔、葡萄柚、脐橙、温州蜜柑等。
网友发帖求购
等到了正式开售,
只用了7天时间,
5000件、约25000斤的
“阳光2号”柑桔便全部售罄。
销售后台被求购私信挤爆。
这才有了曹老师发视频回应,
“忙得招架不住了”的场景。
李顺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柑桔研究所很自豪,学农的最大意义,就是看到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为果农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李顺心称,有果农说用卖柑桔的钱,把女儿送上了大学,“那种画面让我头皮发麻,感动到想哭。”
与“阳光二号”同母本的“阳光一号”,
将在12月上旬迎来成熟、采摘期。
它的口感与“阳光二号”类似,
产量更大,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阳光二号”
“我们柑桔研究所种植的柑桔,教授专家们会亲自去管理,并严格遵循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流程。”曹立说,往年大多是熟人、附近居民或学生购买,从来没有今年这样的场面。
对李顺心几人今年取得的“成绩”,他感到很自豪,“年轻人懂网络,善于创新,这下把网络销路也打开了。”
曹立评价,这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
学以致用,点赞!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新重庆-重庆日报、封面新闻、广州日报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