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是哪一位?

编外观啊 2024-07-27 03:40:07

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皇帝是谁?有人会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人说是赵匡胤,还有人说是光武帝刘秀,但都不对,答案却是另有其人。

在说出答案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最能打的标准,在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判断能不能打,有多能打:

一是具有大局观和战略视野,能够精准审时度势,能够制定出卓越的战略计划,胸怀韬略,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业,实现宏伟的战略目标;

二是出色的战场指挥能力,是优秀的军事家,指挥军队赢得战斗和战役胜利,能够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三是个人武力值高,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具有过硬的个人军事素质;

历史上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大多是满足第一条的,始皇帝、汉高祖、朱元璋都符合这个标准,称得上是战略家,汉武帝励精图志几十年砌底击败匈奴打通西域,也满足这个条件。不过具体到执行层面,这几位战略家都挑选出了得力的将军来完成的,极少有亲自临场指挥作战的情况,所以不满足第二条标准不是军事家。至于第三个标准史书上也是没有相关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在正史和野史中的记录看起来是在以上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众,不过他最出众的能力是战略视野和审时度势,具体到战场指挥,李世民却不是最顶级的军事家,大唐开国七大战役,李世民都参加了,但其中只有一场战役是完全由他指挥而获胜的,那就是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之战,在另外几次战役中,要么不是主帅,要么是强弱悬殊,要么不是战场胜利的关键人物,他称帝后亲征高句丽,以优势兵力未获全胜,最后还是由李勣领军灭掉高句丽,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战场指挥能力并不突出。

李世民是善于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也就是该赢之仗都能打赢,但是要体现出最能打的能力,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还要能够打赢众人认为必败之仗,要能做到逆势翻盘、以少胜多,历史上有这样的人吗?还真有!表现最最突出的便是南北朝开局第一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为了区别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在史书上被称刘宋。

刘裕从参加北府兵开始到成为将领指挥作战,直到登上皇帝之位,他带领军队参加的所有战斗和战役保持全胜,未有一败,并且不乏以少胜多的硬仗恶仗,刘裕善于逆势翻盘和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赢得胜利。

刘裕从北府兵普通士兵起步,是先锋中的先锋,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在陷阵营最前线拼杀,可谓是百战余生,全身都是战斗留下的伤痕,曾经有一次他带小队侦察敌情时与叛军打遭遇战,战斗到只剩他一个人面对叛军数百人而力战不退,最后等来援军击败叛军,武力值之高可见一斑。东晋名将桓温之子桓玄也是见过大场面之人,见到刚刚领军的刘裕后曾对手下说,刘裕眼中透着杀气,看人时会习惯性盯着脖子,日后必成大器。

正是因刘裕打仗勇猛,军事素质过硬,才能一步步升级成了将领,他以所率部一千余人屡次击败人数占优的卢循叛军,以至于后来叛军见到对面是刘裕领军就会全线溃逃,东晋末期桓玄篡权,又是刘裕带二千人起兵反戈,几番恶战最终击败桓玄,被晋安帝封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如权倾朝野。

和刘裕的草根阶层不同唐太宗李世民起点就很高,出生于关陇贵族,祖父李虎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唐高祖李渊起兵时也是隋朝封疆大吏,李世民随父起兵之时起步便是将军,在初期也不乏冲锋陷阵的经历,不过危险性和战争烈度都要小于刘裕从陷阵营开始的战斗生涯,所以在个人武力值方面还是刘裕更强。

刘裕升级将领后,在战斗中依然披坚执锐、勇不不当,除此之外临战指挥能力也是一流,果断冷静,还善用谋略,表现出了优秀军事指挥能力,他率领北府兵在平叛时经常能够以少胜多,对外用兵同样能以弱胜强,还能以步兵胜骑兵,甚至以步兵击败重装骑兵,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战绩。

西晋被游牧民族军队攻灭后,退守江南的东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往往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东晋名将桓温几次北伐都是先赢后输,当北伐的队伍进入华北平原时,必然会遭遇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强力冲击,东晋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往往被冲散阵型而溃败。

刘裕的出现却是扭转东晋被动的局面,公元409年刘裕率军北伐盘据山东一带由慕容家族建立的南燕,刘裕大军乘楼船沿淮河、泗水而上,在下邳上岸后直接杀奔南燕重兵拱卫的临朐(潍坊),南燕慕容超在这里集中十万大军以逸待劳。

刘裕令士兵将辎重车辆并排成列,辎重车辆上加固木板挡箭,步兵分为二组分别执弓弩和槊,分布于辎重车辆之前,少量的骑兵被刘裕当成后军,号响之后南燕的具装骑兵列阵如排山倒海之势直冲刘裕军而来,东晋步兵先是以箭雨迎击南燕骑兵,待南燕骑兵冲到阵前受阻于辎重车,执槊士兵依托辎重车突然刺出,南燕前排骑兵纷纷跌落下马,后队骑兵来不及减速,形成踩踏,南燕骑兵阵型大乱,刘裕令士兵趁势出击阵前箭如雨下。

同时东晋骑兵从两冀杀出,将南燕攻击阵列截成两段,两军在阵前激战之时,刘裕再次派出一队士兵从后绕至临朐北门攻入城内,在城门楼上插上东晋大旗,燕军顿时大溃,慕容超逃至青州,刘裕军追杀至青州破城,刘裕大胜,创记录的以步兵击败南燕的重装骑兵,最后灭掉慕容超的南燕,杀鲜卑慕容王公贵族三千人,收回江淮山东。西晋之后在北方称雄近百年的鲜卑慕容氏从此一蹶不振。

刘裕灭南燕后,于419年兵分五路攻打后秦,刘裕率军借道北魏攻潼关遇北魏袭扰,刘裕决定先击退北魏骑兵再西进,这又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又是步兵打败骑兵,在这一战中刘裕以楼船为依托沿着黄河岸边摆出却月阵。

这一阵型以辎重车摆成环形,刘裕派2000名士兵携弓弩和槊以及铜锤上岸,对面列阵的是北魏3万骑兵,北魏骑兵围住上岸的东晋士兵开始冲阵,刘裕先令士兵用软弓射箭,箭矢碰触到北魏骑兵铠甲就纷纷掉落,于是北魏骑兵毫无顾忌的冲过来,待冲到阵前,刘裕军中硬弩齐射,直接穿透敌军铠甲,接着是以铜锤锤击架设好的短塑,以短塑飞击北魏具装骑兵,北魏兵力十倍于东晋,但是却无法包围东晋的却月阵,只能轮翻冲击,一轮轮冲击都被击溃,北魏军最后损失惨重而退走。

刘裕援军到达时,又合兵主动攻击北魏军队,再次以长戟结阵打败北魏骑兵,给北魏以极大震撼,不敢挑战刘裕大军,然后刘裕依然按原计划西进攻灭后秦,这实际上是一个战略失误,此时的北魏实力正是上升期,地域和兵力皆强于后秦,后秦则是日薄西山,刘裕应该趁大胜之势全力攻灭北魏,灭掉北方最强的北魏政权后,后秦和夏等政权皆可传檄而定,此战后统一南北将是顺理成章,华夏历史在东晋之后便要改写了。

刘裕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但不是伟大的战略家,刘裕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战略机会,在北府兵兵锋极盛之时应该抓住时机灭北魏,却是选择灭后秦,灭秦之后未能趁胜追击,却是留下骄兵守长安,主力撤走,且人事安排不当造成长安守军在内斗中损耗掉北府兵精兵良将,致夏主赫连勃勃趁虚而入攻取长安。

错过了最佳时间的刘裕在422年准备再次北伐时病故,终究没能实现南北统一,他的军旅生涯总共也只有23年,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百战百胜、从无败绩,36岁投军从普通士兵变成皇帝,如果再给他10年,或是他能提前十年投军,他或许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壮举成就一代大帝。但是在历史没有如果,刘宋王朝在历史上只能是一个半壁江山的王朝,而不是唐朝这样的大帝国。

再对比一下同样是建立小王朝北宋的赵匡胤,同样是武将簒位,刘裕是靠百胜军功威望盖世,赵匡胤却是靠获取周世宗信任统领禁军笼络人心,最后夺少主之江山,赵匡胤随柴荣征战南北也称得上能征惯战,但却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面对契丹束手无策被动之极,幽云十六州都拿不下,刘裕却是能接连灭掉南燕、后秦等游牧政权,能以少胜多击溃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精骑,高下立判。

刘裕的战场指挥能力和个人武力值高于李世民和赵匡胤,所以刘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能打的皇帝是当之无愧。



0 阅读:0

编外观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