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要去“撩骚”一个,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

不是凌枫 2024-09-14 16:28:40

文|凌枫

俗话说得好,“宁惹阎王,莫撩静默的羊”。

这话放在今天这个社交的时代,简直可以改写成:

“宁在朋友圈狂刷存在感,莫轻易撩拨那片寂静的海洋。”

为啥这么说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智慧背后与心理学

想当年,诸葛亮躬耕南阳,茅庐之中,别说发朋友圈了,连微博账号估计都没注册。

但人家心里装的是天下大事,那份深沉与内敛,正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最佳诠释。

咱们现代人,若是遇上一个从不发朋友圈的朋友,先别急着贴标签“高冷”、“神秘”,说不定人家正忙着在内心深处,编织着比朋友圈精彩百倍的世界地图呢。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内向优势”,就是内向者,往往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度的思考能力。

他们不发朋友圈,不是因为没有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私密、深入的自我表达方式。

这时候,你若贸然“撩骚”,恐怕就像拿着竹竿去捅蜂窝,不仅讨不到蜜,还可能被蛰得一脸包。

低调藏着大智慧

有的人,不晒美食,却能在厨房里变魔术,让味蕾跳舞;

有的人,不秀旅行照,却能在地图上画出独一无二的足迹,心灵早已环游世界;

有的人,不分享心情,却在夜深人静时,与星辰对话,与自己和解。

他们不发朋友圈,不是因为生活苍白,而是懂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

正如古人所言:“满招损,谦受益。”

真正智者,往往低调行事,就他们的精彩,不需要靠点赞和评论来证明。

你若非要打破这份宁静,用一连串的“在吗?”、“最近怎么样?”去骚扰。

怕是要收获一连串的“呵呵”和“挺好”作为回应,那场面,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认同与温馨提醒

在这个快节奏社会里,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空间,实属难得。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是否要在社交网络上展现自己。

当你遇到那个从不发朋友圈的朋友,不妨多一些理解,就像给冬日里的一株梅花留一片雪,让它静静地绽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真正的友谊,不在于你了解对方多少表面风光,而在于你能否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温度。

不妨用更直接、更真诚的方式去交流,例如一次面对面的聚会,一杯咖啡的闲聊,或许你会发现,那些沉默的背后,藏着比朋友圈更动人之故事。

“宁吃仙桃一口,也不吃烂杏一筐。”

在社交的海洋里,与其广撒网追求数量,不如深耕细作,珍惜那些虽不张扬,却充满内涵之友情。

0 阅读:0

不是凌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