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头条号我在黄山啊。
《卜商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通过介绍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帖应该是真迹传下来的。真迹的魅力就是可以清晰的看到欧阳询的笔法。那么咱们就从笔法角度分析一下这个帖的用笔特点。
整体来说,这个帖有几个特点需要把握一下:
1.铺毫多。
不同于他的碑刻楷书,这个帖明显的铺毫比较多。
2.方笔为主,方圆结合,方切笔很多。
他的楷书方笔也比较多,这里切笔也多。从这个帖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一下欧阳询如何方笔的。
3.上下字距离近,行距拉的比较宽,章法布局横无行竖有列。很规整清秀。
4.字大小错落,因字附形能力极强。
5.用笔提按明显。中侧锋并用。露锋起笔为主。
上面是整体效果。下面单字分析一下:
长,紧凑。
突出特点,秩序感。
用笔很干净,得王羲之法。
中侧锋运用。
找到一种切的感觉
紧凑,力量汇聚于红色标记处。
块面。密集。
线,舒朗。
疏密关系。
切笔很干净,快刀切肉。
抑左让右,与楷书风格同。
疏密。
疏密。重心下移。
疏密。
切笔。
很灵动。
这个也跟王羲之几乎一样。下图王羲之的也字,看得出来,欧阳询是标准的吸收王羲之的精髓的。
这个字欧阳询写这样有两种可能:
1.觉得这个字跟个弯弓射箭似的很有姿态,曾经看到了圣教序里王羲之这么写,于是记住了这个写法。
2.手法相似,二人确实手法有相似处,比如都内擫,如果某个字手法相似,结果相似度就高。
其实细看,二者略有不同。这就是和而不同的道理。如果一模一样那才真实假的了。
是不是特别有趣?这就是他的特色,如果我们学习他,把这些特色学习走,那就完美了。
好了,就分享到这里吧!祝大家日日精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