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春秋无义战,长平之战让赵国国内的壮年男子所剩无几,这也让燕国的燕王喜的野心如春雷般突然爆发,他决心挥师攻打赵国。其实,自秦国范雎掌权,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以来,所以秦国与燕国的关系一直还算可以。燕国便时常对赵国发动偷袭。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燕国更是趁机威逼利诱赵国的边境官员,企图策反他们,使赵国的局势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燕赵两国的关系早已是剑拔弩张。
赵国的壮年男子大多在长平之战中丧生 燕国出兵60万捡漏这位在邯郸之战三年后登上王座的燕王喜,渴望建立一番伟业。赵国,这个连续遭受秦国攻击的国家,自然成了他眼中的猎物。然而,赵国虽受伤,却依然是一头凶猛的野兽。燕王喜并非天真无知,他派出相国栗腹前往赵国打探虚实。
栗腹归来后,向燕王喜报告说:“大王,据我实地考察,赵国的壮年男子大多在长平之战中丧生,如今国内多是年幼的孩童,无法参战。此时出兵攻打赵国,定能一举灭亡。”燕王喜听后心中狂喜,仿佛看到了自己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光芒。
然而,英雄与狗熊的界限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燕王喜决定再听听军事将领的意见,于是他向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闲请教。乐闲在战国车策中被尊称为乐间,他深知战争之道。当燕王喜问及攻打赵国的胜算时,乐闲回答道:“大王,此举不妥。赵国人民骁勇善战,长平之战虽败,但在邯郸之战中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况且有老将廉颇坐镇,贸然攻赵,恐难有胜算。”
燕王喜听后不悦,反驳道:“你没听到相国栗腹的话吗?赵国的壮年男子已经所剩无几,如今赵国已是风雨飘摇。你怎能说我们会打不赢?”此时,大臣将渠也进言:“大王,乐闲所言非虚。赵国如今虽弱,却是我燕国阻挡秦国的重要屏障。我们应与赵国修好,而非贸然进攻。”
燕王喜听后怒道:“你们难道疯了吗?竟说要与赵国友好!如今各国都在趁人之危,岂有坐视不理之理?赵国既已虚弱,我若不趁机取利,难道要等到它恢复元气后再来侵我燕国吗?”
乐闲面对燕王喜的提问,他坦言赵国虽然兵力不足,但仍有十余万的部队,而燕国即使派出两倍兵力,也未必能轻易取胜。燕王喜一听,心中燃起怒火,声音提高了几分,质问道:“那五倍兵力,总能拿下赵国了吧?”乐闲微微摇头,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燕王喜的脸上顿时无光,他转向在场的大臣们,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说,我燕国该不该出兵攻赵?”
大臣们面面相觑,知道此刻的燕王喜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回应:“大王,我燕国以5倍兵力攻赵,必能一举攻下赵国。”燕王喜听后,心中得意洋洋,他瞪了乐闲和将渠一眼,大声宣布:“传我命令,出兵攻赵!此战由相国栗腹为主将,率领40万大军进攻赵国鄗地;卿秦率领20万大军攻打赵国代地。”
随着燕王喜的一声令下,60万燕军浩浩荡荡地奔向赵国。将渠虽然心中忧虑,试图拉住燕王喜的衣袖劝阻,却被燕王喜一脚踢开,厉声喝道:“你去做什么?我自有主张!”将渠无奈,只能含泪哭诉:“大王,我这么做是为了您好啊!”然而,燕王喜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阻。
13万赵国残兵大败燕国与此同时,赵孝成王在得知燕国大军压境的消息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臣们一致认为燕国倾巢而出,此战赵国形势堪忧。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赵孝成王决定启用王牌将领廉颇。然而,赵国目前可调动的军队仅有13万人,这让赵孝成王陷入了沉思:是否要请求援军呢?诸侯合纵抗秦是因为有共同敌人,但此刻的赵国面临的是生存之战,其他诸侯国是否愿意伸出援手,还是一个未知数。
廉颇向赵孝成王提出一个令人意外的观点:“大王,战争的胜败,并非仅仅取决于人数的众寡。”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有成竹在胸。赵王虽然有些疑虑,但还是选择相信这位老将。
不久,燕军如狼似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宋子,另一路则奔向鄗地。燕军主力意在速战速决,偏师则试图牵制敌军。然而,这一切都在廉颇的预料之中。他深知燕军虽勇,但长途跋涉,必定疲惫不堪。
于是,他迅速做出部署,命令乐乘率领五万精兵坚守代地,以吸引燕军卿秦的二十万大军,防止他们与主力汇合。而自己则亲自率领八万勇士,火速赶往鄗地,与燕军主力决一死战。
在鄗地,廉颇对将士们激昂陈词:“燕军虽强,但疲惫之师,不堪一击。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一举击败他们!”士兵们被他的言辞所感染,士气高涨。
当燕军的马蹄声震天响起时,鄗代之战正式拉开帷幕。燕军将领栗腹原本以为廉颇会坚守鄗城,却没想到赵军会主动出击。他惊慌失措,试图稳住阵脚,但已经来不及了。赵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燕军瞬间土崩瓦解。
栗腹虽然奋力抵抗,但在赵军强大的攻势下,终究难以回天。最终,他被廉颇斩杀于乱军之中,燕军大败而归。
廉颇凭借击破燕军主力的威势,迅速挥师北上,意图突袭由卿秦率领的20万燕军偏师。当鄗地燕军主力覆灭的消息传入卿秦耳中,他震惊不已,难以想象40万大军竟在一战之间土崩瓦解。这位名震四方的将领,其威猛不亚于白起,该如何应对?
卿秦在犹豫是否撤退时,廉颇的军队已如猛虎下山,直扑而来。面对廉颇与乐乘的夹击,燕军陷入绝境,20万大军顷刻间崩溃,令人瞠目结舌。最终,卿秦兵败被俘,鄗代之战以廉颇13万赵军大破燕国60万大军而告终。
远在燕国的乐闲听闻前方战败,深知赵国不会放过这个反击的绝佳机会。他迅速启动B计划,即利用乐乘的关系向赵王示好,表示愿意为赵国效力。赵孝成王求贤若渴,欣然接纳了乐闲,他的加入无疑为赵国注入了新的力量。
然而,鄗代之战的硝烟并未就此散尽。战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乐乘被封为武襄君。平原君赵胜逝世后,廉颇更是暂代相国之职。新官上任三把火,加上燕国已元气大伤,廉颇决定乘胜追击,直捣燕国都城。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让燕王喜见识一下赵国的厉害,彻底打消燕国的野心。
面对廉颇的凌厉攻势,燕王喜如坐针毡,急忙派人求和。然而,廉颇铁石心肠,拒绝见使者。眼见燕国危在旦夕,燕王喜不得不再次派人求和。这一次,廉颇意识到持久战并非明智之举,赵国需防范秦国的趁火打劫。于是,他给了燕国一个台阶下——只见将渠,不见其他使者。
将渠原本就反对攻打赵国,此时顺水推舟,成为燕国求和的使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燕国最终割让五座城池给赵国,以此求和。
秦国新王登位 诸国内耗 统一基础奠定燕国的国力在这场战争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与韩国的情况无异,仿佛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悬崖边缘,等待着落幕的那一刻。而此时的秦国,秦昭襄王已逝,其子安国君赢柱继承大统,是为秦孝文王。
这位秦昭襄王,又被称为秦昭王,他的统治时期可谓波澜壮阔。他采纳了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与司马错、白起等名将并肩作战,不断扩张领土。
尽管在邯郸之战中遭遇了挫败,但其余诸如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以及长平之战等,秦国均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使韩、赵、魏三国元气大伤,楚国也遭受了重创。秦昭王的时代,几乎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秦孝文王的即位,秦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位五十多岁才登上王位的国君,因为其父秦昭襄王晚年的暴虐,使得许多大臣身陷囹圄。
因此,他一上台便大赦天下,表彰功臣,并优待宗亲。他还拆除了王家的花园,以减少人民的负担。接着,他宣布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不久之后,为了维护与秦国的友好关系,赵国将子楚的妻儿——赵姬和嬴政送回了秦国。这一系列事件,前后历时约一年。
从表面上看,秦孝文王似乎是一位仁厚的国君。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他刚刚正式宣布上任三天,便突然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不禁怀疑其中的真相。但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暴毙也并非不可能。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表明他是被暴毙的,因此我们不宜过多猜测。
秦孝文王逝世后,其子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终于,吕不韦手中的“奇货”子楚得以登上历史舞台。吕不韦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子楚继位后,大部分维持了他父亲秦孝文王的政策,并尊称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而自己的母亲则被称为夏太后。此外,他还兑现了对吕不韦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并封赏他为文信侯。吕不韦因此成为了秦国的实际掌权者——丞相。
然而,吕不韦并没有战功背景,这让他在高位上显得有些不稳。他知道自己在宫廷斗争中必须谨慎行事,否则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那么,他该如何让众人闭嘴、避免闲话呢?答案很简单:战功。秦国人最看重的就是战功。于是,吕不韦开始考虑对哪个国家发动战争以获取战功。是韩、赵、魏、楚、燕、齐中的哪一个呢?故事的发展将如何演绎?
动不动就四十万和六十万,且不说当时兵员数量所占的人口比例,光人吃马喂在那个时代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的83万实际连20万都不到,还包括了荆州的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