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一个人红不红,看看他能不能把热搜榜承包半个月就知道了。
这不,张译靠着《狂飙》火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层出不穷的争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000万的片酬率先引爆了网友的情绪。
要知道,同剧的实力派演员张颂文才拿了35万,这悬殊的差距瞬间把节奏带跑偏了。
但这事仔细想想,张译作为老戏骨,凭实力一步步熬到今天这身价,和当时还未大火的张颂文片酬差距,不是挺正常的事儿吗?可偏偏有人就要在这上面做文章。
《狂飙》里演"小姜"的刘若清在评论区来了波神操作。就因为有网友说她表现不如"小五"精彩,她直接在评论区回怼:"学不会溜须拍马"。
这一句话,直接把张译推上了风口浪尖。
更离谱的是,当网友在她动态下玩梗说"给我个面子,嫁给安欣好不好"时,她竟然回了句"怕伺候不了哈"。这操作可太真实了,摆明了就是蹭热度来着。
可人家立马就变脸了,马上发文说自己跟大家一样喜欢张译的演技和为人。这不就是典型的碰瓷蹭流量吗?
风波还没完。张译删除了唯一一条宣传《狂飙》的动态,又缺席了庆功宴,网上的节奏就更乱了。"耍大牌"、"与剧组不和"的传闻甚嚣尘上。
44岁的张译,就这样"被迫"成了顶流,陷入了娱乐圈"造神"又"拆神"的怪圈。
好在天道酬勤。就在外界议论纷纷时,央视用一个镜头给出了最好的回应。2月7日的新闻联播中,张译作为优秀文艺工作者代表出现在会议上发言。
这一个简单的画面,直接让所有谣言不攻自破。
说白了,张译这波"塌房"风波,根本就是被裹挟进了流量时代的旋涡。但他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演员不需要靠制造话题来维持热度,好作品才是最好的发声方式。
你看,这不就是最讽刺的地方吗?一个不靠流量、专心演戏的老戏骨,偏偏在走红之后被卷入了娱乐圈最俗气的"流量游戏"。
但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懂:实力不怕风浪,好演员不需要解释。
说起张译的北漂经历,还得从1997年说起。
那年的张译,和千千万万个艺考生一样,背着梦想来到北京。中戏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是他的两个目标。
到了中戏面试现场,评委老师直接给他泼了盆冷水:"你这长相,去学导演吧。"没等他缓过神来,军艺那边连面试资格都没给 - 体检没过关。
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异乡漂泊,梦想破碎,连饭都吃不起。在北京一家招待所里,年轻的张译饿了整整一天。
要不是招待所的老板娘看不下去,给他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可能他真要饿晕过去。那一幕,张译记了一辈子 - 吃着饺子,眼泪往下掉。
这可能是他人生最无助的时刻。
但老天爷总归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机会砸到了头上: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在招人。
就这样,他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话剧团生涯。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本该是最好的青春年华,他却在舞台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的龙套。
可就是这十年的磨练,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演员。等到《士兵突击》选角的时候,他写了一封长信给导演康红雷。
信里提到,他在话剧团时就把话剧版的《士兵突击》背得滚瓜烂熟。
这种执着打动了康红雷。于是,在《士兵突击》里,我们看到了那个让人难忘的班长"史今"。
回头想想,要不是那碗暖心的饺子,要不是话剧团的十年磨砺,可能就没有后来那个让我们熟悉的张译。
这不就是最真实的北漂故事吗?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在最基层的位置沉淀自己,终于等到了曙光。
说起来挺有意思,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张译偏偏选择了一条"不太聪明"的路。
瞧瞧那些在综艺节目上发光发热的演员们。孙红雷、黄磊、邓超,哪个不是靠着综艺圈了一大波粉?收获流量,带货接广告,赚钱不要太快。
可张译倒好,愣是十几年如一日地拒绝上综艺。他的理由特别实在:"演员要给观众留下神秘感,观众看多了综艺上的样子,再看剧就出戏了。
你说这话多扎心?那些被综艺毁掉的好演员还少吗?
别人都在忙着经营人设、制造话题的时候,张译在干啥?就老老实实演戏。从《生死线》到《亲爱的》,一部接一部,稳扎稳打。
片酬再高的综艺找上门,也不为所动。
这份定力,在当下的娱乐圈真的太难得了。
终于,2017年的《鸡毛飞上天》给了他最好的回报 - 白玉兰奖视帝加金鹰奖视帝,双料影帝实至名归。这一路走来,没有走捷径,全靠作品说话。
你看他接的戏,从来不挑肥拣瘦。角色大小无所谓,能不能塑造出人物才重要。每一个角色都拿出百分百的认真,这才是他能走到今天的秘诀。
有人说他傻,这年头谁还这么"死磕"演技?可张译就是认准了这条路:不接烂片,不拍网剧,不玩流量。就想做个让观众记住的好演员。
这么些年过去了,娱乐圈的"速成派"来了一茬又一茬,可真正能留下来的有几个?反倒是张译这样专注演戏的演员,越来越受市场认可。
这不就是最讽刺的现实吗?那些想走捷径的人,反而走了弯路。而坚持本心的张译,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演员这行当,从来都不是靠嘴皮子混饭吃的。真功夫,才是硬道理。
这年头,但凡有点名气的明星,那都得做好被"考古"的准备。张译这一火,可不就被网友顺藤摸瓜,扒出了不少往事。
最先被挖出来的是他在《非常静距离》的一段采访。当时他提到剧组成立了个"妖精会",还说了句"谁不同意入会我就揍谁"。
这话放在今天,那不就是标准的性别歧视吗?网友一轮嘲讽接着就来了。
好嘛,这还没完。有人又翻出他的自传,里面承认自己少年时期欺负过女同学。虽然书里已经表达了歉意,但网友可不买账,直接给他贴上了"不尊重女性"的标签。
甚至连他和孙俪的第一次见面都被挖了出来。当时孙俪正好落枕,脖子不舒服,张译误以为人家耍大牌,就在人家面前抽烟来着。
这事搁在平时,顶多算是个小插曲。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直接变成了"黑料"。不仅张译遭殃,连带着孙俪的社交平台都被网友的恶意评论刷屏了。
你说这事闹的,一个演技派演员,好不容易熬出头了,却要因为这些过往"塌房"。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娱乐圈的常规操作吗?先把人捧上神坛,再把人拉下来,踩上两脚。这种"造神"又"毁神"的把戏,玩得不亦乐乎。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偶像吗?演员的价值,不应该是他的作品和专业态度吗?
说到底,这些网暴背后,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明星太过苛刻的态度。但凡有点瑕疵,就恨不得把人批倒批臭。
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张译用实力证明了一件事:好演员,不怕等待。
2017年,《鸡毛飞上天》让他一举拿下白玉兰和金鹰奖双料影帝。这个等了近二十年才等到的高光时刻,来得一点都不晚。
转眼到了2023年,《满江红》和《狂飙》的双重助攻,再次证明了市场对实力派演员的渴望。你看,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用追剧和票房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这不就是最讽刺的地方吗?在那些靠营销、靠流量、靠话题的演员忙着制造热度的时候,张译只是默默地演好每一个角色。
结果呢?让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表演。他用自己的经历打破了"流量至上"的选角魔咒。
有意思的是,面对网上的质疑和非议,张译选择用作品和态度来回应。不解释、不辩驳,就是踏踏实实地演戏。这种专业精神,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该有的样子。
说白了,张译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为中国影视圈的实力派演员们指明了一条路:坚持自我,专注演技,总有一天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现在的娱乐圈,实力派演员本来就少,能在走红之后还坚守本心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张译做到了,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扒演员的"黑料"上,不如好好欣赏他们的作品。毕竟,一个好演员的价值,从来都不是靠网上的口水仗来证明的。
看看现在的影视圈,是不是已经开始悄然改变?越来越多像张译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被市场认可,这不正说明:属于真正演员的春天,已经来了。
所以啊,且看张译们用作品继续书写精彩。这,才是中国影视圈最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