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生活理念,逐渐从以前的有病治病转变成没病预防,养生预防疾病成为生活保健的主题。
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学习工作压力的剧增以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不规律,三高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常见。
现在的科技水平发达,对于三高问题的监测非常方便,血压计、血糖仪等等设备都让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检测。
这就导致很多人一测出三高问题就内心不安,到处在网上搜罗如何治疗。
但是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必要,就比如血糖问题,医生都说了血糖没超过这个数,大多数就不需要用药了,不要老是自己吓自己!
一、高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高血糖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三高都是代谢综合症,三者都跟全身的代谢有关系,所以三者息息相关且常常相互影响。
就比如高血压会加重高血糖的胰岛素耐受现象,进而导致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大大减弱,最终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
这种条件下就很容易导致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平衡的紊乱,当糖分代谢较弱,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多。
此消彼长之下患者就会身形消瘦,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让患者免疫力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血糖代谢减少就会加重高血糖的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抵抗会让机体出现血管动脉粥样化病变的问题。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罹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的风险增加。
高血糖可能会让患者出现肾脏损伤,血糖高的状态下肾脏内的肾小管等部位的工作压力会明显增加,长期高压工作会让肾脏出现损伤。
肾脏损伤会让患者出现一系列肾病,严重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而当血管病变部位发生在眼睛时,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的病变,严重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除此之外,长期的高血糖还会导致神经损伤以及各种并发症,这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所以对于高血糖而言,肯定是预防胜过于补救。
二、不超过这个范围,不用担心高血糖高血糖固然可怕,预防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其实血糖是允许有一定波动范围的。
正常的血糖范围是空腹期间4.4到6.1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是6.7到8.3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小于7.2毫摩尔每升。
当超过这个波动范围之后,我们才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对于微小的超过我们则不需要急着去吃药干预。
有时候在偶尔的大吃大喝之后,血糖值确实会超过正常范围。但等到第二天恢复正常饮食习惯一般也就回到正常范围了。
相反,如果本来身体是正常的,只是因为偶尔打破正常的节律,这时候胡乱吃药反而会影响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哪怕是长时间小范围超过也不用怕,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习惯调节去降低我们的血糖均值。
首先就是将平时日常饮食经常吃到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换成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比如我们可以多吃粗粮谷物类的玉米、小米,具有降糖降压的西兰花、苦瓜等等,然后减少高脂高糖类的肉类以及零食等食物的摄入。
在源头上减少机体对糖量的摄入,进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很多时候有些人的轻微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所以只需要刺激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能够有助于控制血糖。
一般高血糖的人都有肥胖的问题,所以高强度的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更加合适。
一般最简单的有氧运动就是慢跑,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械,场地要求低适合大部分的高血糖人群。
有些人膝盖以及腿部有些小毛病,不适合进行慢跑这种对腿部冲击大的运动,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可以选择太极这项运动。
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低强度的骑行。
低强度的骑行既能够有效锻炼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能够起到减脂增肌的效果。
这些有氧运动都有利于激发身体对血糖的利用以及焕发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对于有氧运动的强度控制上,如果想要起到较好的效果,每次只需要运动40分钟左右,一周大概运动个三到五次即可。
另外就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良好的作息能够保证身体内分泌的稳定,从而维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控制血糖激素的正常分泌。
同时,规律的作息也能带来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这样分泌激素以及接受激素刺激的器官才能够保持充足的活力。
充足的活力能够让控制血糖的肝脏、胰脏等保持稳定的运转从而减少血糖的波动。
而且足够的休息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这能够消除因为高血糖带来的炎症等问题。
而想要清楚知道血糖的控制以及预防效果,就需要定期对血糖水平的监测。
对血糖的定期监测以三个月一次的频率而言比较有参考意义,必要可以去医院进行血糖、胰岛素等更加全面的检查。
小范围超过正常值,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完全摆脱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如果进行了在生活习惯调整之后血糖水平仍然降不下来甚至上升,那么这时才需要药物治疗的介入。
那么降糖的药物究竟是什么洪水猛兽,为何说预防胜过于药物治疗?
三、降糖药物对身体的危害为什么说预防胜于治疗?老话都有讲是药三分毒,治疗就跑不了要用药物。
对于降血糖的药物而言,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就是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出现。
比如通过注射直接作用的胰岛素,新型的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以及传统口服的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
其中最难控制量的口服类药物最容易出现过量服用导致血糖过低,严重可能导致当众晕倒。
其次很多药物都会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比如口服的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会导致肝肾受损;新型的GLP-1、DPP-4则会导致胰腺炎。
而且多数的降糖类药物都会导致肠胃的不适以及功能的紊乱。
比如口服类以及新型降糖药物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食欲,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
另外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导致机体对药物机体产生依赖性,如果突然停药就很有可能导致戒断反应的出现。
降糖药物的戒断反应通常表现为乏力、饥饿、视力模糊等等,这多数都是因为机体的神经异常导致机体出现的不适。
除了这些比较普遍的负面作用外,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还有它们自己独有的负面作用。
比如注射胰岛素会导致皮肤出现红疹等类似过敏的症状以及注射部位的水肿,又比如双胍类药物会导致乳酸中毒的现象。
这些都是药物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了这些现象,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对应的监测来减低副作用。
四、血糖控制的误区不仅仅是血糖值范围以及检测管理常有理解误区,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只是一味追求降血糖,却忽视了低血糖同样危险。
有不少人为了控制血糖,过度节食甚至采取绝食的极端手段,最终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会引发头晕、四肢乏力、心悸,严重可能晕倒,甚至可能危害生命安全。
而且不是说高血糖患者就不会低血糖,相反有高血糖问题的糖尿病人才更加危险。
因为他们本来就会服用一些降糖药物,血糖一低下来,就更加容易比正常值低更多而导致急症的出现。
另一方面,有些人本末倒置,认为有药物的干预生活就可以稍加放纵。
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药物知识起到一个通过降低血糖来保护机体的作用。
真正想要让血糖保持稳定,还是需要通过让机体恢复正常来起到控制血糖正常的效果。
总结血糖控制其实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如果出现异常,最好还是第一时间就诊。
同时我们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去当什么网络医生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开药。
相反身体有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定期检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药物的介入。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药物有副作用就晦疾避医,合适合理的用药才能保证身体遭受病痛折磨最少。
[免责声明]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光明网 2024-10-10 《大爷低血糖找食物时饿倒在家,被紧急送医!专家提醒,这几类人群谨防低血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2年05月05日《吃血糖高的药副作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4年1月27日《高血糖停药会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