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率残军在金三角享乐,不打算再回台湾时,却发现老蒋留了一手

游戏君阿辉 2023-05-23 00:17:00

1953年,李弥率蒋残军在“金三角”一带活动,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即刻动身返回台湾。

李弥麾下的这股蒋残军,是以他麾下第8军残部的老底子组建,虽然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但在金三角地区却难逢敌手。因为霸占金三角,又经营鸦片生意,聚敛了不少的资财,让他很快就过上了奢靡享乐的生活。

因此,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时,李弥已经不打算再回台湾了。但蒋介石的命令,李弥可不敢公然违背,他表面上欣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动身返回台湾,临行前却一再交代部队:“暂时不要有撤走,待他回台湾周旋一阵,看情况再做决定。”

令李弥感到意外的是,蒋介石的态度十分强硬,撤军一事几乎没有任何商榷的余地,令他颇为不满。

李弥只好故作姿态的表示支持,又暗中电联李国辉和谭忠,命他们将部队中的老弱病残和杂牌部队聚集起来撤走,应付蒋介石。但主力部队不要动,继续驻扎金三角,等他伺机重返金三角,与他们一起享福。

李弥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原本以为事情的发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他却没想到,蒋介石竟然早就留了一手,让他不得不低头。而且,他苦心经营的金三角势力,也因此瞬间土崩瓦解,被蒋介石夺了权。

李弥乃败军之将,为何能够率领蒋残军在金三角如鱼得水?李弥虽然在金三角得势,对蒋介石却仍然忠心,老蒋又为何要撤走残军?李弥苦心经营的队伍,蒋介石鞭长莫及才对,究竟暗中布置了什么手段,能轻易夺了李弥的兵权?

败军之将

1950年1月,此时的国民党风雨飘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风”。

自从徐蚌会战失败以来,国民党军如同秋叶临风,败局已定。虽然蒋介石心有不甘,坚称国民党军的“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但这样的文字游戏并不能真正改变战局。

国民党军在长江的江防被攻破以后,无论是两广守军,还是困守西南等计划,纷纷在解放军的兵锋前土崩瓦解,几十万国军也终于在成都一役后,失去了最后的凝聚力,四散奔逃之下,仅剩部分残兵负隅顽抗,进行着注定要失败的挣扎。

此时的李弥,面对眼前的败局,显得颇为不甘。

仅仅在5年前,李弥率领的第8军,那可是一色的美械装备,又是滇缅抗日战场上的胜利之师,何其威风?

此后,李弥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战争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李仙洲、张灵甫、区寿年纷纷倒下时,他却始终坚挺,率领第8军苦苦支撑。

而且,国军战局不利的1948年,李弥更是临危受命,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升任为第13兵团司令。李弥统驭第8军、第9军、第39军,成为国军柱石,扛起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何其豪迈?

若不是徐蚌会战失利,他的成就肯定会更高,军旅生涯也注定会更辉煌。

徐蚌会战,几乎成为李弥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但他始终认为,他率领的第13兵团已经尽力了,即便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围时,他的第8军和第9军也全都拼死相救,虽然13兵团因此折损巨大,也未能成功救出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但他却问心无愧。

不过,无论是曾经的辉煌,还是曾经的遗憾,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李弥是一位败军之将,已成事实,再怎么不甘心也终究要面对现实。

1950年1月,距离卢汉起义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尽管卢汉将李弥的妻子等家眷都安全送到了蒙自,并借机劝说李弥投降,但李弥仍不思悔悟,坚持站在蒋介石一方,继续与人民对立。

他当时还对卢汉派去的劝降人员大放厥词:“我就是退到野人山,也要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可见,李弥虽然落魄,已成败军之将,困居蒙自,却十分顽固,错过了摆脱蒋介石罪恶战车的最后机会。

但李弥如此表现,却赢得蒋介石的赞赏,已经窜据台湾的老蒋,于1月5日派专机飞往蒙自,接李弥去台湾,要当面听听李弥对云南战事的看法。

李弥得令,积极乘机赶赴台湾,与蒋介石见面后,全面展示了自己对云南战事的看法,深得蒋介石赞许。此后,李弥又奉命飞抵西昌,参加了胡宗南召开的军事会议,共同商讨了西南战局的部署,这才乘机返程,飞往蒙自。

此时的李弥,重拾信心,仿佛再次找回了当年丢掉的骄傲。然而,激动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当飞机即将飞抵蒙自时,他这才得到消息,就在他飞离蒙自这段时间,陈赓已经率领解放军第4兵团,连战连捷,此刻已经攻占蒙自机场,封锁中越边境,让李弥没了立足之地。

刚刚有些信心的李弥,如遭重击,飞机无法降落的情况下,只能颓然返航,向海南飞去。李弥打算辗转海南,再去台湾,只不过,这一次赴台,与不久前的境遇却要差上不少,此去台湾是福是祸,李弥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他却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令李弥意外的是,他抵达台湾以后,不仅没有遭到台湾国民党要员的挤兑,反而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纷纷前往李弥的住处,向李弥示好,终日不绝。李弥的住处也因此极为热闹,门前车水马龙,整日高朋满座。

这些国民党要员,为何对落魄的李弥如此热情?其实,这些人如此做并非是念旧情,而是在局势不明朗时,做出的投机之举。

寄人篱下

李弥进入台湾暂住时,滇南战役正在进行,解放军虽然势大,但李弥留在滇南的部队也并未完全丧失战斗力。战争局势瞬息万变,即便希望再渺茫,又有谁敢确定李弥的部队一定败北?

万一李弥的滇南部队取得胜利,李弥必然会成为蒋介石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正因为这个可能性,这些国民党要员才会对他如此热情,借机与李弥结个善缘,为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铺垫一下。

否则,日后李弥的军队取胜,再临时去结交,就显得太过刻意了。

不过,解放军并未让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滇南一战中直接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逼得汤尧和曹天戈率部仓皇逃窜。

汤尧和曹天戈率领残部逃窜时虽然狼狈,但依然掌握着残军主力,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解放军并不打算放虎归山,始终紧随其后,终于在敌军逃至元江北岸时,追上了这股逃窜的残军。

彼时,元江上方有一座铁索桥,是残军当时通过元江的唯一机会。第8军107师师长孙进贤,率领先头部队过桥,奉命控制铁索桥,掩护后续主力部队过江。但孙进贤过江以后,却并未执行掩护任务,反而为求自保,将铁索桥直接炸掉。

如此一来,汤尧和曹天戈率领的残军主力,就失去了渡江的可能,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很快就被赶上来的解放军给包围了。汤尧和曹天戈可不是韩信,更不是主动如此,陷入不利局面以后,残军主力很快就遭到了解放军的摧毁,汤、曹二人也因此被解放军生俘了。

经此一战,几乎将李弥麾下的主力部队消灭殆尽,只有107师、教导师、宪兵团等各一部逃过元江,四散而逃。

孙进贤以为自己炸毁了铁索桥,就可以摆脱解放军的追击,但事实上,陈赓并没有放虎归山的意思,他给解放军下达的命令是,“逃敌必追、追必到底”。解放军按照陈赓的指示,兵分两路,一路向镇沅县方向追击,一路向澜沧江方向前进,对残敌紧追不舍。

此后,解放军先在黄草岭和勐统地区迫使孙进贤部2400余人投降,又在西双版纳的峤歼灭参军1000余人。与此同时,卢汉起义部队中的两个团和“边纵”九支队,也迫使敌军教导师的千余人投降。

至此,国民党军逃窜的千人以上规模的残敌,全部都被歼灭,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三五成群的逃往缅甸边境一带,成为漏网之鱼,但也已经无法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了。

原本战局发展到这一步,李弥麾下的国民党军残敌,算是被解放军彻底消灭,但意外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导致后续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算是间接的改变了李弥等人的命运。

彼时,107师师长孙进贤迫于解放军的压力选择率部投降。他就此事专门召集部署,临时开了一次讨论投降事宜的会议。会上,孙进贤将当前形势进行了阐述,又说明了继续西逃的前途堪忧,得到绝大多数部属的认可,遂决定向解放军投降。

然而,在会上表示愿意投降的这些人,并非全都是真心,时任107师907团团长的李国辉,就是下定决心不肯投降的顽固分子。他在会上假意表示赞同投降,令孙进贤对他放松了警惕。

会后,他连夜将麾下的1000余人带离部队,率众继续西逃。等孙进贤发现时,李国辉已经率部离队很久,只好将此事据实向解放军报告。解放军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迅速组织兵力,向李国辉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

李国辉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顽固分子,但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为人又十分狡猾。他率部逃离队伍之前,就制定了周密的逃跑计划。他西逃途中,按照事先计划,将队伍伪装成解放军,一边选择偏僻的路线行军,一边还打着解放军的幌子,沿途收容兵勇,扩充军事力量。

因此,当李国辉率部逃至勐省时,解放军才追上他。双方一番激战以后,李国辉残部虽然被歼过半,但因为沿途扩充过兵力,抵抗了此战的损失,使得他率部逃入缅甸时,麾下仍有残军600余人。

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国民党军第26军93师278团的残敌800余人,也在副团长谭忠的率领下,摆脱了解放军的追击,窜入缅甸境内。两股残军进入缅甸后不久,在小勐板相遇,李国辉与谭忠商量以后,决定合兵一处,自称“复兴部队”,在缅甸境内落脚。

李弥的老底子被打光,汤尧和曹天戈被俘,这样的消息传至台湾,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而在此次风波之中,李弥受到的伤害算是最大的,此前因为估计李弥麾下掌兵的国民党要员们,得知消息以后,就再也不来拜访他了。

李弥在台湾的住所,在消息传来前几乎夜夜笙歌,消息传来之后,就立刻门可罗雀了。这种前后反差巨大的变化,折射的是国民党军内部的冷漠,令李弥这位光杆司令颇为气愤,但也十分无奈,只能强颜欢笑着,摆出若无其事的态度。

毕竟,他麾下如今无兵,已成了寄人篱下,若是得罪了那些国民党要员,恐怕在台湾再难立足。

李弥手下无兵后,在台湾的这段时间度日如年,好在没过多久,再次有消息传来,他麾下的李国辉和谭忠,如今聚集了千余残兵,在缅甸境内暂时站稳了脚跟。这样的消息令李弥欣喜不已,遂生离岛前往缅甸的想法,便即刻去面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素来爱面子,为了挽回面子,谎称部将战死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如今,李弥的老底子第八军都打光了,让他对李弥十分不满。但李弥求见他时,他已经得知缅甸境内仍有李弥麾下千余残军尚存的消息,还是颇为高兴的。

蒋介石虽然率部窜据台湾,却仍要面对解放军随时挥师台湾的危机,令蒋介石颇为不安。在蒋介石看来,若李弥能够率领这部分残军在缅甸境内站稳脚跟,进可以侧击解放军,退可以保住要片立足之地,避免台湾被攻破后只能望洋兴叹之苦。

因此,李弥提出离开台湾,远赴缅甸,重新收拢旧部,助蒋介石“反攻大陆”时,蒋介石欣然同意,不仅没有阻拦,反而多番催促他束装就道,西去缅甸,并许以丰厚的军事资源,命他在缅甸创建根据地。

称霸“金三角”

李弥得令,如蒙大赦,立刻动身经泰国潜入缅甸的勐板地区,开始着手收罗残部。李弥此行颇为顺利,潜入勐板地区以后,很快就找到了李国辉和谭忠,将他们手中的蒋残军纳入麾下。

李国辉和谭忠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却难当大任,虽然能够在勐板地区站稳脚跟,却迟迟找不到发展壮大的办法。如今李弥亲自到来,令李、谭二人为之一振,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金三角”地处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权属缅甸。此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十分肥沃,曾是一处盛产粮食的宝地。后来英国人统治缅甸,开始在这里种植罂粟,将“金三角”变成以盛产鸦片获取巨额利润的地区。

李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以后,顿时信心倍增,开始筹谋起蒋残军在“金三角”的发展大计。李弥的战略计划中,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扩充军事力量。

李弥在台湾的这段遭遇,令他深切地体会了人情冷暖的同时,也彻底认识到麾下部队对自己地位的巨大的影响。所以,他潜入缅甸后的首要目标,便是收编滇缅边境的国民党流散军人、土匪、恶霸等势力,迅速扩充军事力量。

同时,为了掌控这些散兵游勇,将他们快速纳入军队体系,李弥还专门设立了培养军官的学校,一边给他们灌输反动思想,一边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

第二,发展经济。

部队的数量提升以后,后勤补给就必须同步跟进,为了筹集充足的军费,李弥决定大力发展经济。

金三角的经济支柱主要来源于鸦片,李弥打算利用军队长期霸占金三角的鸦片生意,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第三,扩大势力范围。

李弥的野心很大,并不满足于掌控金三角地区,他打算利用缅甸政府与当地土司头人之间的矛盾,趁机将自己的势力向外部渗透,从而掌控更大的地盘。

李弥对“金三角”的发展有规划,也很有信心。李国辉曾向李弥表示,台湾虽然利于固守,但难于发展,不如“金三角”的发展空间大,是可以谋图霸业的好地方。李弥对李国辉的想法十分认可,但他却并没有另起炉灶的想法,始终还是听命于蒋介石。

李弥一边在“金三角”地区按照计划行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一边又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建立缅甸反攻根据地,取得蒋介石的信任和支持,并向蒋介石索要军资。

不得不说,李弥的三点策略开始实施以后,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首先,李弥在滇缅边界的招兵买马颇为顺利,不仅网罗到数百名流散军人,还收编了不少地主恶霸,其中不乏势力比较大的罗成、张伟成、蒙宝业等恶霸武装,甚至还将滇西一带活动的土匪势力也纳入麾下,一度将蒋残军的兵力扩充到18000余人。

其次,李弥将军队内部体系进行了理顺,将松散的各个势力整合一处,加强管理。在分配军官时,他虽然也任用了一些培训出来的军官干部,给人一种择优任用的错觉。

但事实上,李弥在任命军官时,骨子里仍然认同蒋介石那一套任人唯亲的任命方式,暗地里将自己的亲朋僚属安排到各个重要职务上,并在后续开始对其他军官进行排挤。尤其是那些原本势力较大的土匪组织,兵力基本都被他分化到各处,又将不忠心他的土匪首领排挤走。

最后,李弥还不忘执行蒋介石给他下达的“反攻计划”,在办学期间对那些甘心替他卖命的土匪恶霸们进行洗脑,使他们沦为李弥搞“反攻”的马前卒,满脑子都是蒋介石宣扬的那套“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奇怪理论。

解决完内部问题以后,李弥对这支蒋残军基本已经掌控,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外部关系。蒋残军进入“金三角”地区,主要是凭借武力霸占地盘,这支被解放军面前不堪一击的蒋残军,在“金三角”地区却颇为霸道,无论是缅甸军队,还是各土司头人的地方武装,都颇为忌惮。

但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显然对外来的蒋残军十分不利,李弥决定与各土司头人交好,协助他们与缅甸政府对抗,利用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拉近与土司头人们的关系,从而在“金三角”站稳脚跟。

各地土司头人们对李弥的队伍也采取拉拢态度,但同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李弥需要帮助他们走私贩毒;一个是他们与缅甸政府武装发生冲突时,李弥需要提供军事援助。李弥本来就打算做鸦片生意来维持军需,自然不会拒绝,欣然答应以后,两者之间迅速形成同盟。

李弥接连几番操作下,迅速在“金三角”稳住了局面,也扩大了势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利用强大军事力量,李弥在经济方面也取得巨大的突破,原本还要因为军费发愁的蒋残军,逐渐凭借鸦片和走私贩毒而大发横财。

蒋介石亲眼目睹了李弥取得的巨大成绩,顿时信心倍增,甚至专门在缅甸设立了一个空投场,通过空投和绕道泰国转运的两种方式,给李弥提供弹药和军饷。

至此,李弥彻底从失败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但同时也生出了奢靡骄纵之心,开始长期脱离军队驻扎地,前往曼谷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将军队具体执行任务的沉重工作,全都推给了李国辉和谭忠。

留了一手

期间,缅甸军队虽然多次对蒋残军发起进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却始终无法动摇蒋残军在“金三角”的根基。而李弥呢?他组织了几次对云南境内的反攻,也都以失败告终,更像是应付蒋介石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令蒋介石颇为不满。

蒋残军的存在,对于缅甸政府而言,如鲠在喉。从理法角度来讲,李弥麾下的蒋残军,亦属于入侵缅甸的非法军队,或称之为蒋残匪才更加确切。因此,缅甸政府武装在军事行动无法驱逐蒋残军的情况下,将蒋残军的行径拿到了国际上进行谴责,引起多国的愤怒和共鸣。

面对如此境况,李弥背后的蒋介石和美国,其实是有意袒护蒋残军继续盘踞在缅甸境内的,他们想借李弥之手,继续在云南方向对新中国施压。然而,他们这样的做法,遭到多国的谴责,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美国和蒋介石这才不情不愿地决定让李弥率部撤出缅甸。

1953年,蒋介石正式给李弥下令,让他率领盘踞在“金三角”的残军撤出缅甸。若是其他时间,李弥可能真的就听命于蒋介石了,但此时的李弥,早已经习惯了在曼谷的奢靡生活,自然不愿意重新回台湾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李弥表面上执行蒋介石命令,自己率先返回台湾复命,同时暗中给李国辉和谭忠下令,让他们只撤走老弱病残回台湾,将部队主力继续留在“金三角”。李弥以为自己的操作很精明,可以轻松瞒过蒋介石,但他哪里会想到,蒋介石早就留了一手。

早在1952年,李弥每天在曼谷享受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意识到,李弥麾下的残军未来可能不好掌控。于是,他假借派送物资和支援为名,派了整整700名军官和众多特务前往缅甸,暗中架空了李弥,却并未接触李弥的那些亲信。

在这个过程中,对建立这支队伍功劳极大的李国辉和谭忠,却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成为蒋介石和李弥之外的成员,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中下层军官。不仅得不到晋升机会,也拿不到好处,还要替李弥守在深山老林中流血流汗,只能看着李弥享受。

因此,李弥回台湾期间,在缅甸的蒋残军就被蒋介石掌控了。李弥的亲信,也因为李弥不在缅甸而失去主心骨,无法凝聚出可以抵抗蒋介石的力量。至于李国辉和谭忠,则根本不愿意继续给李弥卖命,直接倒向了蒋介石,同意率部返回台湾。

李弥从此以后,失去了蒋介石的器重,余生碌碌无为,最终死于台湾。李国辉等撤回台湾的残军官兵,结局也都十分凄惨。李国辉在台湾做起了小生意,勉强度日,曾经与他出生入死的张得生团长则在一家饭店做伙计,替饭店压面条,生计都难以维持。

至于其他的官兵,有的去工厂上班,有的架桥修路,更多的人只能靠出体力赚钱,始终挣扎在生存线上,甚至不敢奢求结婚。这些官兵之中,很多人都穷困潦倒,至死未能娶妻生子,替蒋介石卖命,到头来却凄惨收场,实在令人唏嘘。

31 阅读:14464
评论列表
  • 2023-05-28 06:49

    有一说一,李弥的残部,打内战不行,但打缅甸的政府军,那可是直接吊打的,搞得缅甸政府只能用與论,外交抗议等,送这些国军走。李弥在缅甸时,有缅甸王的自封[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前缘朕定 回复: 小青年
    中华文明,是不喜欢武力扩张的民族,如想的话,采用留地不留人,顺生逆亡的硬气,疆土不知要扩大多少倍![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小青年 回复:
    可见解放军的厉害
  • 2023-05-29 16:12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 2023-05-29 13:31

    最后的残军在泰国美斯乐,入泰国籍了

  • 2023-05-30 20:03

    孤军在金三角立足,李国辉居功至伟,撤到台湾后最后一次出现,是走私军械罪被军事法庭判决,估计也是和金三角有关,李弥只是去摘桃子,所以李国辉贡献值得尊敬

  • 2023-12-29 23:59

    李弥起码是个忠臣

    用户10xxx68 回复:
    那是没啥能力罢了,换作李白二人一个,又不一样了!
  • 2023-06-10 23:28

    一方

游戏君阿辉

简介:MC小剧场欢乐上线了,感谢你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