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2024年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阅读试题,竟然公然美化侵害日军、贬斥八路军。
这个李佳前,《杜鹃花落》写得好啊,文字功底好啊,语文试卷出得也好啊。
1.将“八路军”称呼为“共军”。这是什么视角?讲“共军”是逃窜到台岛上的那批反革命分子讲的。
2.用“逃窜”形容“八路军”。“逃窜”是个贬义词,是形容坏人、鼠辈的逃亡。这里就暗示“八路军”是鼠辈。
3.直白的表示“八路军”的结果只有投降或死亡,暗示皇军是不可战胜的。
4.洗白日军侵略行为。冈田说:“儿子,终于可以给你报仇了”。意为侵华日军洗白,表示日军来中国的目的不是来侵略的,而是为了给儿子报仇的。
这一段写得非常险恶,用心极其险恶。这里,我必须要澄清一下。
抗战期间,我们反击日寇,但从来不会杀害包括日本孩童在内的无辜民众。不仅如此,我们如果看到无辜的日本孩童,还会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主动施救。再典型的就是聂荣臻救日本小女孩的故事。
后来,聂荣臻派人将日本女孩送还时说:“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和儿童,但是我们绝不能伤害无辜的孩子和日本人民。”上世纪八十年代,照片中的女孩美穗子带领全家专程拜见聂荣臻,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
《聂荣臻救日本小女孩》的故事,我记得曾经还收录进语文教科书。后来,这篇课文与《谁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都被移出语文书了,非常遗憾。
5.再一次为侵华日军洗白。文中突出强调“儿子是日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从来不干预军事”。呵呵,日本帝国大学的学生,来中国是干什么的呢?真的那么“纯洁”吗?日本打到后期,可是连高中生征召入伍了啊。
6.用“一帮破衣烂衫”形容八路军。用“帮”这个量词形容八路军,也是含贬义的。作者李佳前真是费尽心思啊。用“破衣烂衫”而不用“衣衫褴褛”,也是同样费尽心机。
7.“抢了我的儿子”“复仇”,再次渲染岗田大佐是正确的、正义的。
8.捏造八路军为投降日军而内讧,暗指只有向日本早日投降才是正确的,投降晚了还不对。
9.文章说八路军用岗田的儿子的白衬衫做白旗,真是奇思妙想。既说明了八路军是“凶残”的,又说明了八路军是“懦弱”的。“凶残”因为杀害了“从不干预军事的日本帝国大学高材生”,“懦弱”是用其白衬衫举起白旗投降。
10.用一切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岗田的儿子。衣服是“洁净”的,胸膛是“健壮”的,脸蛋是“白皙清秀”的。
这与莫大师形容平度皇军类似,突出一个“白”字,给人一种皇军“文质彬彬”的感觉。
用这样的阅读理解来教育、引导中学生,这是令人后背发凉的事,而类似的“毒教材”“毒试卷”不是一起两起,而是一串一串的,这难道不应该深挖彻查吗?
教育界、文化界被渗透成筛子,当初的“毒教材”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却从来不去打板子,不去处理人,那么这些蛆们当然会肆无忌惮,继续想要美化侵华日军。
是啊,某人美化日军,不是还得了诺奖了吗?这是很好的“示范”啊,当然有人会效仿,争相舔日跪美,说不定舔着舔着,也能舔出个炸药奖呢。
当年,350万川军出川抗日,回来时只有10多万,祖国大地,处处洒满先辈的鲜血。
而今,成都的学校,竟然用试卷公然美化侵华日军,这令学生们如何答题?他们人生的答题又该如何书写?
成都,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