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旷野:人生的另一种慈悲

身边事续续谈 2024-09-07 02:24:21

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轻松愉快地迈步走到大路上,我健康而自由,面对整个世界,面前那漫长的褐色道路引向我要去的任何地方。”曾几何时,我们是否也曾在夜晚登上群山之巅,目睹过那般壮阔的风景?在谢里山的山顶,如水的月光温柔地浸润着世间万物,群山、河流与浩瀚的星海,一草一木皆是登顶后造物主的恩赐。然而,千回百转的山路,又何尝不像我们人生的轨道?前路茫茫未知,尽头遥不可及,我们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沿着多数人指认的正确方向匆匆赶路,只为抵达那确定的目的地。可在这过程中,我们似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内心有时会感到空落落的。

田歆在《华夏说》中写道:“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日复一日地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渴望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这样的人生道路虽然正确,却显得如此单调苍白。我们一心赶路,无法“探视更多的光芒”,无法仔细“寻找一片落叶遥远的成败”。 “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这句话呼喊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渴望精神突围,去驰骋更为宽阔的人生疆域,去体验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拉沃科·米赫里奇在诗中所感慨的:“我告诉你,我们得立刻离去。去哪里?我们待会儿再决定。……我们不走陆路——那里可能有埋伏。我们凌空而去——穿过群星。”在这尘世中,我们或许渺小,但我们的精神可以如一匹能征战四方的白马,在心灵的自留地中自由驰骋。它在无垠的月光牧场下奔腾、开拓,代替我们体验这世间更完整的孤独与缤纷。

人生道路选定后,我们或许最终只能实现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但生命也同时给予了我们另一种仁慈——我们的精神可以自由如白马,飒沓如流星。我们可以暂停脚步,进行精神逃逸,在沿途尽可能多地感知生命中诸多美丽的细节。正如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无论身在何方》一诗中所说:“我们要尽量多地吸纳色彩、味道、声音和气息,尝试构成人的一切成分,把感受到的一切,变成魔法师的记录。”

比如说,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却在绘画中找到了内心的旷野。他用绚烂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再比如,孔子一生奔波于各国,宣扬自己的思想,虽屡屡碰壁,但他的精神却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束缚,忘记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然而,当我们停下脚步,仰望星空,聆听内心的声音时,我们会发现,人生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因此,让我们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这份仁慈,勇敢地走出人生的轨道,去拥抱那广阔的旷野。让我们的精神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光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用灵魂去触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人生在旷野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0 阅读:3

身边事续续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