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两周年,兵器面面观之坦克:纠结的老核心

以彤谈国际 2024-03-03 10:16:47

  俄乌冲突两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兵器面面观》栏目推出五集系列片《俄乌冲突二周年观察》,再次深入解读俄乌冲突中的热点事件和明星装备。

  节目从大众关注的战场事件、武器装备切入,覆盖海陆空天电,邀请专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装备和技术发展对未来战场样态的影响。现将该系列节目的主要观点以图文的形式刊发,以便和广大军迷们共同探讨。

  ▲ 2023年在俄乌战场被击毁的“豹”2A6坦克和2辆M2步兵战车  2023年,对于全球主战坦克而言,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破防之年”——“豹”2、“挑战者”2、T-90、T-80,这些传统的“陆战之王”,如今却似乎成为谁都可以欺负的“纸老虎”。坦克在蹒跚抵达战场后,不光要提防敌方坦克、反坦克导弹、远程火炮,还有地雷、巡飞弹,民用多轴无人机改装而成的“微型轰炸机”,航模比赛的穿越机改装而成的“微型导弹”。花样翻新、应接不暇的威胁,再次让“坦克无用论”甚嚣尘上。

  ▲ 乌克兰公开的M1A1坦克照片  2024年开年不久,又一款声名赫赫的坦克在俄乌冲突中宣布“破防”。美制M1主战坦克在高挂免战牌数月后,终于被推上阿夫杰耶夫战场,成为俄制反坦克巡飞弹最新牺牲品。

  ▲ 网络上流传的,援乌M1A1坦克被自杀式无人机击毁的图片  坦克难道真的走下了神坛,甚至要被赶出战场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回答。首先,坦克装甲车辆在俄乌冲突的攻防战中,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在地雷、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以及无人机辅佐下精度攀升的远程火力面前,虽然坦克损失惨重,但没有装甲防御的步兵,更为脆弱。如果坦克装甲车辆不敢登台,就很难有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 无人机视角下,坦克被击中

  ▲ 无人机视角下的车队  其次,西方媒体在报道援乌博弈时,曾故意将西方主战坦克抬上“神坛”,以凸显自己对乌克兰的支持。但再强大的口蜜腹剑,也不可能帮坦克挡住敌人的打击。因此原本就在乌克兰战场上有些水土不服的西方主战坦克,无一例外摔得人仰马翻。平心而论,这并不是坦克本身的问题。  那么对俄乌战场上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坦克是否有办法作出回应?我们只能说,前路艰险,晦暗难明。  传统中提升坦克防御力的手段,例如附加装甲,俄乌双方都在不计成本地使用,因此我们看到了充满苏式情调、挂满反应装甲的西方援乌坦克粉墨登场。

  ▲ 加装俄式爆炸式反应装甲的“豹”2A4主战坦克  最初被西方媒体嘲笑的俄军坦克上的顶笼设计,最终成为俄乌冲突双方的标配,甚至在遥远的中东开枝散叶,说明这种简陋甚至看似粗暴的设计,仍然具有聊胜于无的效果。

  ▲ 乌克兰的美制M109L自行榴弹炮,加装了“鸟笼”型附加装甲

  ▲ 俄罗斯的Volnorez(“防波堤”)车载反无人机系统  而“防波堤”、“萨尼亚”等反无人机干扰器,则代表了以软杀伤手段应对新威胁的一种尝试。效果如何,我们暂时还无法做出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就像各国迅速普遍装备各类反无人机系统一样,以后的坦克,必将会认真思考如何拦截来袭的无人机和巡飞弹。

  ▲ 这类反无人机枪已在各种展会上亮相多年  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无人化和人工智能,可以和坦克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近几年的防务展上,中、法等国纷纷展示过用于坦克升级的无人机产品。但俄乌双方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似乎没有在主战坦克上加装专门配合其作战的无人机平台,比如系留式无人机。而且有人驾驶坦克和“天王星”无人车等地面作战无人平台之间,也缺乏有效配合。

  ▲ 2023珠海航展的中国VT-4A1主战坦克,炮塔后部有一个无人机侦察模块

  ▲ 俄罗斯“天王星”无人车早已参加过实战,如今在俄乌冲突中却未见踪影。无线电数据链抗干扰能力不强、成本高,可能是原因之一。  不过在战场之外,美军等已经开始测试用AI技术提升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也许在2024年,无人化和人工智能,有可能颠覆当前坦克所面临的战场困局。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0 阅读:1

以彤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