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无论有钱没钱,传统5样记得摆上桌,寓意:增福增寿

简食记 2023-10-18 10:32:01

九九重阳,艳阳高照,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寓意着丰收与吉祥的时节,我们共同迎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时刻——重阳节。作为华夏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原为古人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祭祀先祖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汉代时期,九九重阳正式被定为民间节日。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阳数之巅峰,寓意着吉祥、团圆与长寿。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菊花节”等。

在重阳节的民俗禁忌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信仰与智慧。

首先,言行举止的忌讳是重阳节礼仪的一部分。在这一天,人们尽量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如“死”、“鬼”等。同时,要保持敬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好氛围。

其次,婚嫁丧葬的习俗也与重阳节紧密相关。例如,有些地方会选择在重阳节前后结婚或办丧事,认为在这个时候进行人生大事可以获得天地的庇佑。

最后,宗教信仰的禁忌也是重阳节不可忽视的一环。不同的宗教有着各自的信仰与禁忌,这些都在无形中塑造了重阳节的独特文化氛围。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九九重阳节将至,无论有钱没钱,传统5样记得摆上桌,寓意:增福增寿!

1: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是一种寓意吉祥的食物。在重阳节的前两天,人们会用面粉蒸制糕点,糕上插着彩色的小旗,点缀着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仁等果实,或者做成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统糕点。

在北方,重阳糕以发面花果蒸糕最为著名,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蒸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而在我国有些地方至今还留存着这样的风俗:到了重阳时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

2:糍耙,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还有吃糍耙的食俗。糍粑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粑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3:柿子,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取太平(今安徽太平县),道经于此,柿树犹存,便将以前微服私访在此食柿的事告于侍臣,并下旨:“封柿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阳节均食柿子,以示纪念。

4:菊花酒,重阳节也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一些地方会有酿制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和白酒一起酿制而成的,据说具有治疗和预防头痛、感冒等功效。在一些地方,人们会采集新鲜的菊花和药材,自己酿制菊花酒,以供节日期间饮用。

5:羊肉面,在一些地方,重阳节会吃羊肉面。羊肉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祛寒暖身的食物,而面条则代表着长长久久,寓意着健康长寿。人们会在面条里面加入一些羊肉和各种调料,烹制成一碗香气扑鼻的羊肉面,来祈求健康长寿。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守内心的信念和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让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1 阅读: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