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视觉日程卡,孤独症孩子的妈妈,让日常更加有序温馨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7-13 13:03:11

在一个温馨而略显忙碌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客厅的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家中,住着一位名叫林浩的小男孩和他的父母。林浩是一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孩子,他的世界充满了独特的色彩与节奏,但这也让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林浩更好地适应每日的活动安排,林浩的妈妈李女士决定亲手为他制作一套视觉日程卡。

初识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几周前,李女士参加了家庭干预课程。课程向大家介绍了视觉日程卡的概念及其在孤独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视觉日程卡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向孩子展示一天中即将发生的活动和顺序,有助于他们理解和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减少焦虑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李女士听后深受启发,她意识到这正是林浩所需要的。林浩对时间的概念模糊,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尤为敏感,经常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感到不安。于是,她决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林浩制作一套专属的视觉日程卡。

筹备阶段:精心挑选素材

制作视觉日程卡的第一步是准备素材。李女士打开电脑,浏览着各种图片素材库和在线资源,寻找与林浩日常生活相关的图片。她深知,这些图片不仅要清晰易懂,还要能够吸引林浩的注意力。经过一番筛选,她最终确定了早餐、上学、游戏、午餐、午休、绘画、晚餐和洗澡等关键活动的图片。

为了增加趣味性,李女士还特意挑选了一些卡通形象和鲜艳的颜色,希望这些元素能够激发林浩的兴趣,让他更愿意接受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制作过程:用心设计每一环节

接下来,李女士开始了制作工作。她打印出挑选好的图片,裁剪成统一的大小和形状,然后用彩色卡纸作为背景,将图片粘贴上去。为了确保文字简洁明了,她只在卡片上标注了活动的名称和时间(如果适用),并用大号字体加粗显示。

在制作过程中,李女士特别注重了卡片的排列顺序和布局。她按照林浩一天中活动的先后顺序,将卡片依次排列好,并用夹子固定在一块白板上,这样林浩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整天的安排。

实践应用:耐心引导与反馈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女士带着满心的期待,将视觉日程卡展示给了林浩。起初,林浩对这些色彩斑斓的卡片充满了好奇,但他并不完全明白它们的意义。于是,李女士耐心地向他解释每张卡片代表的活动,并引导他按照卡片上的顺序去完成任务。

起初,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林浩有时会忘记看卡片,或者对即将进行的活动产生抵触情绪。但李女士没有放弃,她坚持每天使用视觉日程卡,并根据林浩的反应进行微调。她发现,当林浩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时,他的焦虑感明显减轻,更愿意配合家长的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浩逐渐习惯了这套视觉日程卡。他开始主动查看卡片,了解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并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期待地看向下一张卡片。这让李女士感到非常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成效显著:家庭生活的积极变化

自从使用了视觉日程卡后,林浩的家庭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焦虑感大大减少。他开始能够更有规律地参与日常活动,如按时吃饭、睡觉和上学。同时,他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开始尝试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玩具和摆放餐具。

更重要的是,视觉日程卡成为了林浩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每当林浩看到卡片上的活动时,他都会用简单的语言或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林浩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结语

通过制作和使用视觉日程卡,李女士不仅帮助林浩更好地适应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和变化,也让自己在孤独症家庭干预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深刻体会到,家庭干预不仅仅是治疗师和专业人士的工作,更是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重要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耐心地去引导和支持他们,就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干预方法,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0 阅读:12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