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3万卖闲置房,17年后房子价值1135万,法官:可得一部分

历史碎碎 2024-02-24 16:25:51



2001年,住在北京的于先生将自己不住的闲置房,以三万的价格出售给四川来京定居的何大叔一家。

谁知17年后得知房子,价值1135万,翻了将近400倍的价格,于先生又不干了,就打算将自家的房子给拿回来。

可是房屋已经出售,想要再要回来,于情于理都不占理。于是双方开始了极限拉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起官司拉扯许久没有个定论。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起房屋归属问题闹上了法庭,最终法官却宣布:可得到一部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天降巨款

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宣布开展,河东地区首个棚户区改造拆迁项目。此消息一出,正在河东棚户区的当地居民高兴的不得了。

因为这个项目如果启动,那么该项目内包含的1547户居民都能得到一个好的住房环境,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要数住了17年之久的何大海夫妇。

原本何大海夫妇都是四川人,2001年东拼西凑了3万块钱,买下了北京大哥于泊的闲置房子。

本来,何大海夫妇在北京生存就十分的艰难,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多余的存款,买下这处房产,算是何大海花光了所有的家底和运气了。

虽然在棚户区居住的17年时间里,何大海夫妇生活的也不如家乡自在,甚至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夫妻两人都从事着体力劳动,由于长期体力劳动,两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基础病,除了正常开销之外,每个月还要到医院看病吃药。

虽然在北京生存很辛苦,不过有了这个房子做依靠,对于何大海夫妇来说,能够在北京有一个家,何大海夫妇还是很高兴的。

更令何大海夫妇没想到的是,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怎么也没想到,随着北京顺义区的改造,自己已经居住了17年的老房子,居然赶上了拆迁,根据估值,曾经住着憋屈的房子,居然价值1135万。

虽然何大海的房子其貌不扬,甚至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但是这处房子占地面积极大,除了平房之外,还有一个大院子,按照面积计算,足足530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绝对算得上惊人了!

对于这个结果,何大海夫妇无比的开心。除了在北京生活的十分艰辛之外,老房子公共设施破旧,再加上医药费无法报销,如果能够有用北京的户口,享受北京是社保福利,家里就能轻松不少。

对于何大海夫妇来说,拆迁就意味着重生,不仅能够将原本低矮老旧的房子,换成设施健全的新房子,还能有一笔补贴款。

然而何大海怎么也没想到,周围的邻居一个个签了协议,拿到了签约腾房的补贴,但是拆迁办却迟迟没有登门。

看着周围纷纷搬走的邻居,何大海开始着急了,心里还在想:难道是把我家的房子给遗忘了吗?

眼看着拆迁在半年之内就要进行,从来没有狮子大张口的何大海,怎么也想不通,只是令何大海没想到的是,自己等来的不是拆迁办送来腾房签约书,而是已经17年不联系的原房主于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无法落实的拆迁

2018年,北京顺义区实施房屋改造,眼看着棚户区范围内其他住户全部搬走,唯一留下的“钉子户”何大海一家,等来的不是拆迁办,而是原房东于泊。

对方不仅不承认房子属于何大海,还要将房子要回去,享受拆迁带来的好处。明明房子已经卖给了何大海,为何于泊还要要回房子?最终,房子又归属于谁呢?

2018年,北京顺义区实施棚户区改造计划,决定对原著1547户居民实施腾房改造。只是拆迁办怎么也没想到,前1546户居民都顺利的签完了协议。唯独有一户人家,却出了岔子!

之所以最后一户人家阻挠拆迁办工作,并非房主何大海不愿意签约,而是因为原房主于泊从中阻挠。

原来,得知房子估价1135万元,并且即将拆迁分房后,于泊内心无比的后悔。要知道,当初于泊是认为这处房子没忍住,闲置下来十分可惜,恰好当时何大海夫妇找上门买房子。

于是双方就签署协议,何大海拿出了3万元,将这处房产买了下来!本应该银货两讫的事情,结果因为拆迁,于泊这个原房主变了卦。

在于泊看来,自己当初只收了3万元,简直就是亏大了,毕竟现在估价1135万,直接比当初的卖价翻了400倍左右。这样的落差,于泊自然是不甘心。

可是房子已经卖出去,双方还签署了协议,于泊要想把房子拿回来,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于泊还是决定好好想想办法。

于是就在拆迁办工作完成大半后,于泊终于找到了相关法律,可以完美拿回自己的房子。为了“有理有据”的拿回属于自家的宅基地。

于泊在拆迁办里,拿出了一则声明,上边写着,该房屋买卖合同违反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属于无效。

对于拆迁办来说,房子属于谁,自然就要跟谁签合同,可是现在房子存疑,究竟于泊能不能拿回房子,何大海有愿不愿意归还房子,这中间存在纠纷,于是拆迁办也十分的为难。

为了拿回自己的房子,早在7年前,也就是2011年,因为当时房子价格已经飞涨,觉得自家房子住不下的于泊,就已经对贱卖闲置房,有了后悔之意。

所以,当时于泊就想要拿回自家的房子,毕竟,何大海跟于泊只有一份书面买卖协议,但是土地证上并没有变更,一直还是于泊的名字,于是于泊觉得自己拿回房子理所应当,所以将何大海告上法庭,要求拿回宅基地和房产。

而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也明确写到宅基地买卖不合法,既然不合法,宅基地又在于泊手里,宅基地的所有权自然依旧归于泊所有,他也有权拿回自己的使用权。

只是这件事在拆迁的时候,又拿出来旧事重谈,何大海却不乐意了。觉得当初自己已经掏钱买了房子,也在这处房子里住了17年,这个房子就应该属于自己,凭什么于泊看着房子要拆迁了,就要来横插一脚?

眼看着开工在即,但是这处房子迟迟无法完成拆迁同意书,双方的矛盾也必须有了结果,究竟房子应该属于谁?于泊和何大海最后谁胜利了呢?

出人预料的审判结果

2018年,北京海淀区决定对城东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当时一户名叫何大海的居民,还没能跟拆迁办签字,反而先迎来了前房主夺房。一个是实际住房人,一个是扬言拿着宅基地证。究竟房子应该属于谁?

2018年,等待拆迁另造的何大海夫妇,怎么也没想到,半路居然杀出了原房主于泊这个程咬金,对方不仅要夺回房产,还要将何大海一家扫地出门。

虽然早在2001年,何大海夫妇就跟于泊签署了买房协议,但当时的协议只是签字,再加上我国规定宅基地买卖无效,因此,于泊觉得自己拿回房子势在必得。

对于于泊的咄咄逼人,何大海夫妇委屈的不得了,根据两人表述,早在两人买房的时候,于泊就曾经说过:这处房子我没用,以后也不会要回去,怎么现在拆迁了,就来要房子,要是没拆,我们家还有一个住的地方,现在房子都要拆了,也不给我们一个说法,让我们一家怎么办?

听着何大海一家的说法,不难看出,何大海夫妇也是受委屈的一方,当初买这个房子,就是冲着没有纠纷,一家人能够安稳的过日子,结果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于泊这个原房主居然出尔反尔。

当然,事情也并非全部想着于泊发生,2011年,反悔的于泊曾经想要拿回自家宅基地的使用权,当时也有机会拿回,不过由于这个房子是何大海夫妇花3万买回去的。

按照法律判决,想要拿回宅基地,于泊必须花80万赔付给何大海一家。但是于泊却不想出这个钱,还只愿意还给何大海一家3万块,美其名曰,就当提供何大海一家白住十年。

虽然宅基地买卖不被认可,但何大海以及毕竟出了钱,也已经住了十年,这部分损失也不能忽视。并不是于泊一句自己没钱,不想掏钱,就能一笔勾销的。

于是,当时这起案件就因为于泊的不配合搁置下来!而这一耽误又是7年之久,只是于泊怎么也没想到,房子又等了七年,这会房子还碰上了拆迁重建。

这种好事,于泊自然不愿便宜何大海一家。但是拆迁办可不会掺和于泊和何大海的经济纠纷,而于泊跟何大海的案件也只能旧事重提了。

为了不耽误拆迁进程,这一会双方也都迫切的想要一个答案。而这一回高院对于这起案件,给出了最终决议。

法官和法律条例都认为,棚户区改造就是为了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退出的,既然是为了改善居民条件,那就要分清获益方的主次,而于泊和何大海两者之中,何大海才是主,于泊则是次,理应先考虑何大海一家。

而且从2011年的判决,法院已经给出了于泊赔偿80万的决定,于泊既不肯出钱,那就是自动放弃了宅基地,因此按照高院的《会议纪要》。

终于法院决定房产增值部分百分之七十,划分给何大海一家,剩余的30%则是于泊的!也就是说,可以获得安置面积的371亿平方米,其中259.7平方归属于何大海一家,于泊占有111.3平方米。

至此,这起房屋大战终于告一段落。其实这件事并非只有这一起。之所以一个案件能够长达7年之久,实在是案件过于复杂。而且三万的房子爆增至1135万元,这样的落差谁又能接受?

毕竟,暴富的诱惑就在眼前,任何人都可能为了利益,拼一把!

0 阅读:28

历史碎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