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考古发掘现场,正在怀柔120号敌台西北角采集土样的考古队员,从灰烬土中发现了一枚铜钱,上面“万历通宝”四个字不难分辨,明确的年代还原了这处遗存的时间,意外出现的铜钱也增加了这处敌台的神秘色彩。
箭扣长城出土的带有万历年号的铜钱。本报记者甘南 摄
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明代铜钱
“这是一枚铜钱!敌台里还有铜钱!大家快猜猜年代。”考古队员张志伟兴奋地用小刷子轻轻刷去铜钱上的浮土,发现一面没有字迹,翻过来仔细辨认后,才看出了万历的“万”字形状和“历”字的一撇。专家们齐上阵,终于认出了“万历通宝”四字。
“真是惊喜!我们从2018年开展长城考古项目以来,第一次发现了明代的铜钱。”项目考古负责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尚珩赶紧上前仔细端详。“这座敌台是一次性垮塌的,垮塌的时期比较早,对于考古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从那以后的干扰就比较小了,垮塌的内部有可能发现更多古人留下来的文物或者遗迹。”
“‘万历通宝’四个字证明这枚钱币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般来说,发现明确纪年的文物,我们就会把年份作为这个遗迹的时间。比如我们所处的120号敌台,从形制上看是万历时期修建的,今天又出土了‘万历通宝’,就更加确定了这里出土的一系列文物都属于万历年间。”尚珩告诉记者。
可能是将士遗失的随身铜钱
这枚铜钱为什么会出现在敌台的灰烬土中?古代戍边士兵在长城上真的要带零花钱?对此,尚珩分析,“为什么这里会有钱币暂时难以考证。通常来讲,正在长城上戍边的将士们是不需要花钱的,就算是发工资,也是要到山下的城堡里统一发放。所以我们可以猜测,可能是某位将士把随身的钱币遗失在了这里,跨越数百年被我们捡到了。”
120号敌台自发掘以来,惊喜不断。先后发现了疑似用于装填火药的铁器、佛郎机的子铳、水缸的碎片、青花瓷的瓷片等。而此前,北京长城考古已经发现了火炮、石雷、佛郎机、箭头等武器,也发现过水稻、黍、粟等炭化物。
“这说明戍边将士们在长城上生活是很艰苦的。”尚珩解释,将士们把长城敌楼当做了自己临时的家,生火、做饭、戍守都要在上面。当然将士们并不是常年驻守,他们也是会轮班的,自己的家人也需要照顾。古时候是以城堡范围来分管边墙,城堡里的驻军会轮番到边墙上驻守,和现在的边防哨所有点类似。
■相关
箭扣长城发现炭化小麦大豆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怀柔区西栅子村的箭扣长城修缮五期项目部门前,一座小型“浮选实验室”搭了起来。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从事植物考古的尹达手握水瓢,将一勺勺“泥汤”倒进孔径仅有0.2毫米的标准检验筛中,黑色的炭化物瞬间浮现出来,其中就藏着能还原长城历史的“宝物”。
经过仔细辨认,第一份浮选样品的筛网里面藏着的竟然有炭化的小麦和大豆!“今天现场浮选,让我们非常惊喜,仅仅两三升灰烬土就收获了一满筛的炭化物。”尹达说。
长城植物考古,在于能还原当时长城上戍边将士的生活。通过近些年的浮选工作,专家们在长城上发现了粟、黍、水稻、大豆、赤豆、小麦、高粱、荞麦等不少农作物。这些粮食从何而来?
“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我们了解到这些粮食和明代周边乡村种植的农作物有极高的重合度,戍边士兵很可能就地生产取材,生火做饭。”尹达揭秘,当然这些粮食也有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调配过来。“为了继续探寻长城上的故事,我们后续还会结合现场发现,进一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做好分析研究。”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