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汽车为啥“不香”了?从争相购买到急转直下,3个问题太残酷

阿善通晓军务 2024-07-08 10:30:15
前言

曾几何时油混汽车凭借着节能环保的光环,一跃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明星”,抢尽销量与市场风头。

然而近年来油混汽车的境遇急转直下,从争相购买到逐渐边缘化,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究油混汽车“不香”的背后真相,揭秘那些残酷的市场法则与技术局限。

油混技术:一场不完美的“环保革命”

油混汽车这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环保智子”,一直以来被誉为兼具传统汽车便利性和新能源车环保性的“完美结合”。

它的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巧妙的设计:在低速行驶或怠速时,油混车主要依靠电动机提供动力,当车速提高或电池电量不足时,汽油发动机则会及时“接管”,保证续航无忧。

此外油混车还能在制动和减速时,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乍一看油混技术似乎完美无缺,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首先由于需要同时搭载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油混汽车的结构更加复杂,车重也随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其次受限于电池容量,油混汽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往往只有50-80公里,这意味着它在城市通勤中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在长途行驶时,油混车还是主要依赖汽油发动机,其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与油混技术相比,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显然更有“战斗力”,纯电动汽车采用大容量电池,續航里程动辄数百公里,且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续航里程还在不断刷新纪录。

更重要的是纯电动汽车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低噪音,运营成本也更低,在节能环保方面更胜一筹,而燃料电池汽车则以氢气为“食粮”,通过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联姻”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排放物只有水,堪称“零排放”的环保旗手。

油混技术虽然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局限性已经日益凸显,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油混车的油耗和排放固然有所降低,但它仍难以彻底摆脱化石燃料的“束缚”。

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双碳”目标日益紧迫的大背景下,油混技术已然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节能减排要求,这场不完美的“环保革命”终究敌不过时代的大潮。

政策之变:油混汽车的“困兽之斗”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政策扮演着“导航”的角色,早在油混汽车初露锋芒之时,国家就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以鼓励油混技术的推广应用。

这些政策犹如一剂“强心针”,有效刺激了油混汽车的销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政策风向标开始悄然转变。

2019年国家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大幕,并将支持的重点转移到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上,尽管油混汽车还留在补贴名单上,但受益的力度已大不如前。

这一政策调整犹如一记重拳,打在了油混汽车的“软肋”上,失去政策加持,油混汽车的价格优势逐渐削弱,消费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性价比更高的纯电动车型。

而车企也嗅到了政策转向的“风向标”,纷纷加大了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技术的投入,油混汽车的新车型和技术迭代不免有所放缓,

与补贴退坡相伴而行的,是排放标准的节节攀升。

当“国六”排放标准带着愈发严苛的尾气排放限值姗姗来迟,油混汽车再次迎来了一场“困兽之斗”,虽然相比传统汽油车,油混汽车在排放上略胜一筹,但面对不断提高的标准,其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都面临重重挑战。

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凭借着“零排放”的本钱,轻松满足标准要求,更契合未来发展方向,油混汽车虽然曾是“环保先锋”,但在排放标准的“紧箍咒”下,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环。

消费新风向:油混汽车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随着全球环保浪潮的汹涌而来,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动力、舒适、便利等层面,而今“环保”二字越来越成为左右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

相比传统汽油车,油混汽车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表现上略胜一筹,但在消费者日益提升的环保要求面前,这点优势显得微不足道。

与纯电动汽车的零排放、低噪音相比,油混技术的环保属性似乎就是个“半吊子”,消费者开始意识到,选择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燃油费用,更是一种环保理念、生活方式的体现。

与此同时油混汽车在性价比上的劣势也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技术复杂,油混汽车的售价往往高于同级别的传统汽油车,而随着补贴退坡,这一价格劣势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加之电费远低于油费,使用成本不断下降,在经济性方面对油混汽车构成了巨大压力。

在环保意识和性价比的双重夹击下,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油混汽车的“半环保”状态,而是希望通过选择纯电动汽车,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他们也更加理性地权衡车辆的经济性,综合考虑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油混汽车的优势正在被不断削弱。

结语:

纵观油混汽车从风光无限到黯然失色的历程,其“不香”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技术局限性难以突破,政策导向逐渐偏离,消费者认知悄然改变。

油混技术虽然曾是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桥梁”,但在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技术面前,其节能减排的效果显得杯水车薪,而随着国家政策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的倾斜,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油混汽车的优势正在被不断削弱。

油混汽车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汽车行业不可逆的绿色变革大潮,这场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每一个参与者都不能置身事外。

0 阅读:12

阿善通晓军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