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能忍受社会较大的不平等?平等何时到来?

林间小径通幽处 2024-09-03 09:30:59

为何能容忍社会较大的不平等?平等何时到来?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先弄清楚社会不平等体现在哪里。

统计局早些年(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超过了0.47(国际警戒线是0.4),近几年,一些学术机构公布的基尼系数,甚至超过了0.6。说明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某大学曾经调查研究过公众对于社会的贫富差距感:

01、男性的贫富差距感大于女性

女性贫富差距感均值为6.59,男性为6.84。女性的感受较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更加注重家庭内部的收入分配,而非社会外部的财富分配。

在大部分家庭属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下,女性更多关注的是丈夫在外获得的收入在家庭内部的分配。

另一方面,男性看重面子,强调自尊,对于男性之间财富多少的对比更加敏感,因而男性的贫富差距感大于女性。

02、受教育程度越高,贫富差距感越大

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贫富差距的关注度会增加,对于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也会想得更多,会加深其贫富差距感。

另一方面,高学历不一定代表高能力,也不一定等于更多的财富,所以当受更高教育的人在面对学历上比自己低、财富比自己多的人时,会更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想法,因而会更可能认为社会存在普遍的严重贫富差距。

比如,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越可能成为“愤青”,更容易批判社会的各种现象,尤其会对贫富差距表达不满。

03、城市化程度越高,贫富差距感越大

贫富差距感,从农村、城镇到城市是递增的,分别是6.47、7.19、7.29。

在同一地区,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并不大,基本每家每户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老年人则留守种地。

在农村,即便没有工作,农民至少还有土地,能自给自足。但是在城镇,一旦下岗没有收入来源,其处境要比农村人更糟。

在城市,没有收入的下岗工人可能会比城镇人还难,因为城市的物价比城镇的高,且城市高收入的人群又比城镇多。

04、年龄对于贫富差距主观判断的影响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25-35岁),面临结婚、买房、买车、升职等,因而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对于金钱财富的认识会更深。

与周围的富二代等比较时,人们更容易抱怨不公平,更容易加大对贫富差距的认识。

从中青年往后到老年的过程中,随着成家立业、职位的升迁,人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的态度会从抱怨到理性、接受现实。

05、随着收入的增加,贫富差距感递增

四个收入区间:0-1万元、1万-2万元、2万-3万元、3万元以上。各区间受访者的贫富差距感的均值分别为:6.51、6.83、7.02、7.21。

一个原因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彼此之间的互相攀比心会加重。根据“社会比较理论”,收入高的人群往往喜欢向上比较——和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群去进行比较,觉得自己过得不如意,导致贫富差距感的上升。

相反,收入较低的人群,一般与那些和自己差不多境遇的人群进行比较,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

综上,

虽然,人们的物质财富增加了,但是现实中,人们对自身收入增长的喜悦最终被巨大的贫富差距所淹没,人们感受到的是与他人相比自己处于“中下层”甚至“下层”的社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富裕群体迅速扩大,他们的财富急剧增长。

大家对正当致富的人并没有仇视心理,但有相当一批人,是在“黄昏下”、“黑夜中”中赚钱,用权钱交换等越轨的手段,或者干脆用犯罪的手段赚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官员贪污腐败。

他们以公谋私,利用公众赋予他们的权力去为自己捞取私利,贪污腐败的数额又都巨大(上百万、上千万,动辄上亿),既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侵占和伤害了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利益。

这是大家最不满意的,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起点,是点燃公众愤怒的导火索,也摧毁了大家对整个公务员群体的信任。

各行各业越来越卷,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仅仅依靠勤劳致富已经极为困难,保持乐观主义心态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数人耻于通过“越轨”行为致富,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对比后会产生悲观情绪、失落感,以及“被剥夺感”。

不公平感不仅仅体现在财富分配领域,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保障等领域,也同样存在着广泛的不公平感。最严重的还是金钱、权力和关系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的渗透,造成机会不平等,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处于权力中心或能够攀上关系网的人沾沾自喜,但社会中更多的是没有关系、攀不上关系,而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普通百姓。

如果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社会火山”纵然不爆发,也会引起社会动荡。

曾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是人们普遍的信仰,也是人们能够容忍贫富差距的原因。

“发展是硬道理”,看在发展的面子上,人们也能暂时容忍社会的不平等。

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想都认为:随着社会越进步,经济分配会越来越平等,直至物质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发展带来的将是更加平等的社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