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买国债了,债市要火?且慢!

基歪财说 2024-04-24 20:40:47

"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财政部近日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力挺央行购债,引发市场对"央行购债"的极大关注。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作为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消息一出,债券市场瞬间沸腾,各期限国债利率纷纷下行,长债和超长债表现尤为抢眼。一时间,市场上充满了对债市的乐观想象。

但是,在你心潮澎湃地准备加仓国债时,我得泼点冷水了。有市场专家提醒,央行买国债可不完全是利好,更多的是出于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需要,对债市的影响可能没那么大。这话怎么讲?且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咱们得厘清,央行为啥突然想起来要买国债了?说到底,还是受疫情冲击下宏观形势的变化所迫。大家也看到了,企业和居民加杠杆的意愿都不强,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这种情况下,单靠降准、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恐怕难以对冲信用收缩,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作为"货币发动机",自然需要储备更多弹药,时刻准备给市场输血。以前主要靠外汇占款来扩表,现在汇率双向波动加大,外储多头难再,不得不另辟蹊径。买国债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借机收紧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让货币乘数重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在财政扩张的同时,缓解国债发行带来的挤出效应,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这也不是央行第一次涉足国债市场了。早在1997年,央行就尝试过国债买卖操作,只是碍于当时市场不够成熟而中途夭折。如今国债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三,交易活跃度也明显提升,再玩"国债小调"已是水到渠成。市场专家早就建议,国债买卖要尽快纳入央行政策工具箱,成为常态化操作。如今梦想成真,对债市能不兴奋吗?

但兴奋归兴奋,也别高估央行买债的"利好力度"。权威人士已经明确表态,央行买卖国债将是一个渐进审慎的过程,不会搞欧美式大规模量化宽松。毕竟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是稳健中性,要管住总闸门、把好货币供给总量,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再说,当前国内流动性本就不差,资金利率总体平稳,降准等数量型工具和降息等价格型工具仍有较大操作空间,央行何须对国债下血本?

央行买国债,更多只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补充,是为了给货币政策预留更多想象空间,而非刻意引导利率下行。相比美联储等动辄数万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人民银行顶多小打小闹,不会对债市造成颠覆性冲击。况且,央行的钱袋子终归要跟财政部的钱袋子分开,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对债券牛市不必抱太高期望。

当然,央行适度参与国债买卖,对债市肯定还是一个利好。首先,国债供给压力得到缓释,尤其是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可能更容易下行,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其次,银行等机构可能更愿意配置国债,既锁定了稳定收益,又能随时卖给央妈变现,何乐而不为?最后,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往往是经济基本面的风向标,央行买债释放的信号也值得市场重视。

不过,债市能否真正走牛,还要看经济恢复进程、通胀水平、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光靠央妈买点国债是不够的。债券投资切忌盲目乐观,还是要回归基本面,立足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需求,理性对待收益率变化。毕竟,国债收益率再低,也比银行活期高不了多少,可不能满仓杠杆梭哈啊。

在当下经济恢复还不稳、货币政策工具箱见底的大背景下,央妈"祭出"国债买卖这个大招,可以说是顺应潮流、契合民意了。这既是央妈灵活调控的创新之举,也是财爸爸和央妈联手发力的重要信号。但终归别忘了,央妈购债可不是万灵药,对债市的影响也绝非非黑即白。这招还得看央妈如何发力,能不能把握好尺度,平衡好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的需求。

对广大韭菜来说,盯紧政策风向当然重要,但更要脚踏实地,擦亮眼睛,别人云亦云,更别冒冒失失梭哈。记住,国债市场说到底还是要为经济大局服务的,只有回归价值投资的初心,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央妈购债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过度呵护?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542
评论列表
  • 2024-04-25 19:58

    央行买国债等于印钞

  • 2024-04-26 07:51

    最不愿看到的事

基歪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