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译林出版社和未来事务管理局联合策划出版的“科幻之路”系列新书分享会在北京RENDEZ-VOUS书店举行。
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著名科幻作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韩松,资深科幻研究者、第一届和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任冬梅,科幻评论家、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作为嘉宾参与分享,活动由译林出版社世界文学出版中心负责人吴莹莹主持。
“科幻之路”系列由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詹姆斯·冈恩创作,是世界科幻文学史的集大成之作,系统介绍了科幻小说这一文学重要门类的发展演变,及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代表作,首次呈现出系统、公正、生动的科幻文学史。丛书共分为六卷,分别是《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从威尔斯到海因莱因》《从海因莱因到现在》《从现在到永远》《英国科幻小说选》《世界科幻小说选》。
“一本想象启蒙书”
分享会伊始,尹传红就分享了其27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科幻之路”的经历:1997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在河北涞水野三坡召开了一次科幻创作研讨会,正是在那一次会议上,他第一次看到了刚印出来的“科幻之路”系列前四卷。“对这套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对科幻概念的阐释、对科幻发展历程的精细梳理以及对相关作品的精湛评析。”尹传红回忆道,“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种科幻读物。”他随即借阅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并在之后的北京科幻大会召开期间,作为《科技日报》的记者,对詹姆斯·冈恩进行了采访。
韩松同样参加了1997年河北科幻创作研讨会,对这套“科幻之路”同样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有见过一本书,能够把所有经典的科幻作家都收录在一套书里,有些作家的名字根本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出现过。”韩松回忆道,“这套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从此之后我才知道科幻是什么,有了一种科幻自觉,并开始写自己的长篇科幻小说。”
一本独一无二的科幻史
冈恩为每卷都撰写了长篇前言,这些前言合在一起,就是一部简要而完整的世界科幻小说史,使读者对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理性认识。每篇搭配有詹姆斯·冈恩的贴心导读,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作品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均有言简意赅的说明,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所选作品。
詹姆斯·冈恩不仅是科幻作家、科幻迷,也是开拓科幻定义和边界科幻的传播者。李兆欣称冈恩是“美国最早一批能够设计出符合文学系标准的科幻课程的人之一”。任冬梅提到,相比于另外两部世界闻名的科幻史作品——布赖恩·奥尔迪斯的《亿万年大狂欢》和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冈恩的“科幻之路”有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奥尔迪斯从文学研究的视角,主要讲的是西方科幻文学史,把科幻的起点定义为1818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而冈恩的“科幻之路”系列将科幻史的时间长度向前拓展了数千年,从现代文明开启之前的神话想象开始,回顾科幻小说的萌芽。同时,其囊括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幻小说,包括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与芬兰、东欧、意大利、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印度、日本、中国,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幻认知。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是完全的学院派学术著作,相比之下,“科幻之路”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语言活泼浅显,同时不失学术的严谨。
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透镜
科幻是变化的文学——冈恩如此定义科幻。这套书本身也反映了这种“变化”——从古希腊、古罗马写到今天人类社会的种种变化,科幻的背后是人类社会科技、经济、地缘、社会的剧变。韩松指出,“科幻之路”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史,而且也是指导我们观察、理解世界的透镜。
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科幻设定已经成为现实。“在现代科幻小说两百年的历史中,人类经历过多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了改变人类本质的一个东西……我们需要一直和科技互动,不管科学技术的外在形式如何变换,科幻的核心都没有变,那就是从《弗兰肯斯坦》开始,从超自然归因到自然归因的深刻的认知转变。”韩松感慨道。
“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会将人类带往何处?”韩松再一次抛出了冈恩在书中的提问,并向未来投出了锐利的目光:“人类不会因为探索到宇宙边界而停止他们的探索。科幻小说中,相对论、量子力学、人工智能带来的憧憬和恐惧将是一直激励人们想象和写作的话题。”
全新版本,续写科幻之路
几十年来,詹姆斯·冈恩和中国的科幻界建立了深厚友情,并热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幻的发展。2020年12月23日,冈恩去世,享年97岁,而他的“科幻之路”则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科幻读者继续科幻的征程。
此次活动,李兆欣随身带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有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科幻之路。其中有在美国出版的两套,还有国内最早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版本,以及从“科幻之路”里摘选用作翻译教学的《美国科幻名篇赏析》。由于第五卷和第六卷是冈恩后期增补的,这些“科幻之路”的“前辈”看上去风格并不统一——前四卷和后两卷画风迥异。此次全新推出的“科幻之路”,封面采用第81届雨果奖最佳职业艺术家奖获得者赵恩哲的插画,六卷风格一致,内容由在国内科幻领域深耕多年、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专业译者团队进行翻译,并通过联系海外版权,增补了冯内古特、莱姆、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作家作品,不仅从外在形式上消除了原先的割裂感,而且弥补了韩松老师提到的“之前版本因为版权问题,多篇文章未能收录”的遗憾,从根本上还原“科幻之路”的原貌。
“一代代翻译家,从鲁迅和梁启超开始,不断把最好的科幻引进中国。”韩松感慨道。如今,中国科幻正在反哺世界,“科幻之路”在中国的再版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国科幻崛起的见证。中国作家关于未来的东方表达,包含着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索与关切。中国科幻站在新时代,注定会在人类的科幻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记者:钱欢青 通讯员:蒋梦恬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