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底,在唐玄宗泰陵的一处随葬墓上,已经出现十余个盗洞的封土堆,被几名盗墓贼悍然放下了一捆炸药,轰然一声,冲击波让四隅券进式墓室的穹顶松动,千年不倒的大墓危在旦夕,专家抢救发掘后称:墓主是高力士。
20世纪90年代中期,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唐玄宗的泰陵陪葬墓就接连被盗,根据大量的文献和史籍记载,这座墓虽未被发掘,墓主人的身份却早已确定,是著名的宦官高力士。
是那个亲眼见过三千宠爱于一人的他,也是一条白绫亲手送杨贵妃归西的他,更是陪伴了唐玄宗走完最后一程,不离不弃的他。
在历史上,高力士曾官至骠骑大将军,并受封齐国公。
因为高力士在唐显赫一时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盗墓者蜂拥而至。他们认为他的墓里一定陪葬了不少奇珍异宝。因此,尽管十余次的盗掘都被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制止,可还是有贼心不死的人屡次前来盗扰。
这一次,他们更是使出了高爆炸力的炸药,巨大的冲击波让墓室变得脆弱不堪。四隅券进式穹顶,就是利用层层错位,精妙叠压的力学结构,使得这座墓葬能承受巨大的封土堆千年不倒。可一旦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墓室随时有可能坍塌。
这次的炸墓,让考古发掘迫在眉睫。
大家对高力士的墓葬极为重视,在挖掘之前,先对整个墓室进行勘探,墓道的走向,有几个天井,有没有墓园,如果有的话,那么墓园的围墙又在什么位置,甚至还考虑到了高力士的墓园有可能设置角楼。
大家之所以认为高力士的墓葬一定奢华无比,是因为在十八座帝陵之中,论李唐皇族里的皇帝名声,唐玄宗李隆基可以比肩唐太宗李世民。而在李世民的墓葬附近,一共发现了167座文武大臣的随葬墓,高祖李渊的墓也有六十多座随葬墓,其他皇帝至少也有两三个随葬的,而李隆基的随葬墓只有高力士一座。
一般皇帝死后,能够配享随葬殊荣的必然是亲族,或者生前最信任的大臣。高力士能够超越宗亲贵胄睡在唐玄宗墓旁,他的随葬品一定是丰厚的。
在经过一系列的勘探后,高力士的墓葬基本轮廓出现了。南北长52米,地表残留了7米的封土堆,有四个天井的墓道,还有一间高约5.6米的青砖墓室。这一切和专家们的预料似乎大相径庭。
首先天井代表了墓主人的生前地位。像高力士这样的官职,至少应该有五个天井,四个略显寒酸。而且,整个墓室的墓道相比同级别的墓主也有些狭窄。
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专业领域的解释,‘天井’这个名字是现代人根据建筑名词命名的,因为在唐史籍中并没有找到关于这种带天井的墓葬结构记载,也没有关于‘天井’的详细记载。
令专家们一直不解的是,天井的宽窄是随着唐王朝的经济上涨而变得越来越窄,在盛唐时期,墓葬的天井反而变的比之前更窄了,这种墓葬方式至今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高力士的墓一共发现了十个盗洞,但这些盗洞都没有盗穿墓室,可当地的村民却流传一个说法,说在古代就已经有人将高力士墓盗掘一空。这种说法,专家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发掘的时候还是提着一颗心,期待即便盗墓贼真的光顾了,也能留下一点什么文物。
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在加上地下水的渗透,地仗层原本就修的单薄,导致在墓道和墓室四周的壁画都没有保存下来,只留下了一些浅浅淡淡的黑红线条。这一点也是令专家们不解的,作为唐玄宗第一宠臣,他的墓葬何以被人如此轻慢。
清理墓道的时候发现了六个壁龛。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上,壁龛里往往存放大量的具有考古价值的文物,比如唐三彩或者肥婆俑。而高力士墓的壁龛并没有被盗掘的痕迹,可是,这六个壁龛里出土了二百多件文物,却都是极其普通常见的器物,做工粗糙,制作也不精良。
连一件唐三彩都没有。
在即将进入墓室时,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古代盗墓贼的痕迹,石门被砸碎,还有一块被破坏的墓志。正是这块墓志确认了墓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
墓志盖的发现让专家们松了一口气,考古中文字比文物更有价值。就算盗墓贼将这里洗劫,能留下一个完整的墓志也是好的,这样可以帮助后人校正历史,弥补史书上的空白。
高力士墓中的淤土只清理出了少量的钱币,以及棺床的部分配件。可见当年的盗墓贼对这里下手毫不留情。
通过墓志上的记载,唐翰林学士潘炎亲自为高力士撰写墓志。墓志中记载一点和史实中有所出入。史籍中说高力士的名字来自武则天,是天后赐姓高,因其臂力过人,叫高力士。而在墓志中所说,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因谋反案牵连受宫刑。
办案的人为讨好武后,因其崇信佛教,便给这批受宫刑的孩子起名了一些宗教色彩的名字,比如金刚,力士等。
那么,他的墓葬为何如此寒酸呢?
这就要从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说起。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被迫退位成了太上皇后,高力士一直不离不弃跟在身边,并在玄宗人身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呵斥对方,被流放到了而今贵阳一代。后来新皇登基,高力士又重回长安,听说玄宗病逝,他悲痛欲绝在途中吐血而亡。
换句话说,他死亡的时刻,能庇佑他的权势已经消失了,也是他寒酸下葬的一个缘由。如果,他在安史之乱之前去世,那么墓室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