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遂宁一件令人愤怒的城管暴力事件被曝光:一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口角纠纷,被几名城管打得头破血流。这一事件的画面传到网络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年来,类似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屡见不鲜,但这次不同于以往的是,受害者竟是一位66岁的老人。在视频中,这位老人被围殴进绿化带,鲜血流满了脸。这样的暴力场面让人心寒,也让无数网友愤愤不平。许多人不禁发问,难道城管的职责就是靠拳脚解决争端?一个年迈的老人,难道就因为一句口角,就应该遭受如此对待吗?
起因是别墅区业主擅自硬化小区绿地,引发与其他居民的矛盾,因此城管受邀处理。然而,处理过程中,本应调解的执法行动却演变成了肢体冲突,最终导致老人被打伤。事后,相关城管人员被停职,官方通报也称肇事者为“临聘人员”。此种说辞并未平息网友的怒火,反而让人更加质疑城管系统的管理和选拔机制。“临聘人员”一词,仿佛成了暴力事件的“替罪羊”。每当发生不当行为,总会有“临聘人员”被拿来挡枪,然而这样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究竟是个体的冲动,还是系统存在管理漏洞?
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事情本来很简单,只是业主间因绿地使用发生争执,叫来城管进行协调。谁知一场小小的口角,却演变成一场闹剧,最后甚至成了暴力事件。城管不但没有平息纷争,反而亲自上阵,出手打了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视频中的画面触目惊心,老人的头上流满鲜血,旁观者无不震惊。大家心里都在想,城管的执法权力,到底是保护社会秩序,还是用来发泄私愤的工具?
事后,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似乎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愤怒。据官方通报,打人者是一名临聘人员,已被停职并拘留。然而,“临聘人员”这顶帽子一出,网友的评论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质疑:“为何总是临聘人员在暴力事件中充当反面角色?”“是不是正编的城管个个正义无私,而所有问题都是临聘的错?”这种套路化的“解释”,不仅无法平息人们的愤怒,反而让人更质疑管理制度的松散。如果连挑选临聘人员的标准和行为规范都不能做到合格,那这样的管理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执法人员,城管应当是维护秩序的,但为何每逢执法暴力,几乎都会让公众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确实需要一定的权力和威严,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动用暴力,更不代表可以对弱势群体随意施压。执法的底线是什么?是否可以用暴力手段?无论答案如何,对于像老人这样的弱势人群,拳脚相向终究是违法且不道德的。
执法是维护社会和谐,而不是挑起对立和纷争。每一个基层执法者,都应具备冷静、理智的态度,更要有耐心去沟通。一个负责任的执法者,不应该将手中的权力视为对他人的压制工具。更何况,老人只是因为绿化带的问题表达了不满,这样的小纠纷完全可以用沟通去解决。即便城管在处理过程中遇到不合作,也应当首先冷静面对,以礼相待,而不是将对方揍得头破血流。正所谓“以和为贵”,简单的事情何必非要靠武力来解决呢?
而对于“临聘人员”的甩锅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很多网友指出,所谓临聘人员也是被政府部门雇用的,如果出现暴力执法问题,不应轻易甩锅,而是要对整体管理制度进行反思。暴力事件频频发生,是不是因为管理层对临聘人员的培训不足?亦或是在考核机制上存在漏洞?许多公共机构在管理外聘人员时,往往过于宽松甚至忽视培训,才导致了临聘人员成为“背锅侠”。如果这些执法者没有被严格监管和培训,问题并不会因个别人的惩罚而得到改善。
更令人心痛的是,伤害对象是一位老人。老人和孩子,往往是社会上最需要保护的群体。然而一个66岁的老人,却遭到数名三十多岁年轻人的围殴,令人愤慨。每个家庭中都有老人,看到这一幕,谁能不心痛?这样的城管形象又如何给社会带来安全感?
执法不仅仅是行使权力,更是一种对公众的责任。每一位执法者,不论是编制内还是临聘,都应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谐为己任,而不是将手中的权力滥用成施暴的工具。只有将正义、公平、冷静的态度融入到执法过程中,才能让公众信任,也才能为社会带来安全感和秩序。
一个66岁的老人,因简单的口角却遭受重创,这是对社会底线的挑战。任何执法人员都不应在情绪中滥用手中的权力,更不应借由“临聘”之名推卸责任。我们希望每一位执法者,都能在执行任务时,做到理智、克制、谨慎。执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而非以权力为借口进行伤害。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个公民都应被善待。
今天的伤害是对一位老人,明天会不会是另一个无辜者?这是我们不能不问的问题。社会的和谐需要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城管系统的反思契机,让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文明、理智、公正。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免于暴力的恐惧。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