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薛定谔的猫”,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宇宙时空探索 2024-03-26 17:19:39

薛定谔的猫,物理学界“四大神兽”之一,是由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思想实验,该实验把微观世界的量子效应扩展到了宏观世界,试图通过宏观世界的表现描述微观世界的不可理喻性。

该思想实验并不复杂。一个密封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放射性原子,衰变概率为50%,还有一个开关,一把锤子和一个瓶子,瓶子里装满了毒气,还有一只猫。如果放射性原子衰变了,开关就会打开,锤子落下砸碎瓶子,瓶子释放毒气,把猫毒死。如果放射性原子没有衰变,猫就不会被毒死。

也就是说,猫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取决于放射性原子是否衰变。

按照我们宏观世界的理解,猫最终的状态只能有一种,要么活要么死,同时我们只有通过观测才能知道猫最终的状态。

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和叠加态来理解,在没有观测之前,盒子这个封闭系统一直处于不确定性的波态,放射性原子一直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于是猫就处于“生和死”的叠加态。

而当人们想看看一只“既死又活”的猫到底是什么样的时候,就需要观测,但在观测的一瞬间,猫就会从“生和死”的叠加态坍缩为“要么生,要么死”的唯一确定状态,这个过程就是“波函数坍缩”。

薛定谔当初提出该思想实验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并不是想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表达对哥本哈根学派的不满,讽刺该学派关于不确定性和叠加态的解读,要知道当时的薛定谔和爱因斯坦一样,都是经典物理学的坚定拥护者,认为世界是可认知的,是确定的,可描述的。

不过,让薛定谔没有想到的是,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人们对量子力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解读,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无心插柳”!

那么,该如何解释薛定谔的猫呢,一只“既死又活”的猫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量子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叠加态。

量子力学有一个核心思想,不确定性,简单讲就是在没有观测之前,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是不确定的。说白了,微观粒子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在那里,还可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叠加态”。

叠加态的核心其实还是不确定性,同时叠加态包括很多情况,比如说上面的位置叠加,还有微观粒子的自旋方向叠加,同时处于“朝上和朝下”的方向,刚才所讲的放射性原子“衰变与不衰变”的叠加态。

叠加态在我们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就好比掷硬币的游戏,当我们把硬币抛向空中,并不知道在某一时空硬币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但硬币的状态其实已经确定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但是如果这枚硬币在量子世界,就完全不同了,在我们观测之前,永远无法知道硬币的状态,因为硬币一直处于“正面和反面”的叠加态,意味着在任何一个瞬间,硬币都处于“既是正面又是反面”的叠加态。

而想要知道硬币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或者说放射性原子到底衰变了没有,只有通过观测。而在我们观测的一瞬间,放射性原子就会从“叠加态”坍缩为的“要么衰变,要么不衰变”的唯一确定状态。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看到“叠加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只能根据实验结果去倒推。原因很简单,这纯粹就是一个逻辑问题:要想知道就必须观测,但只要已观测,叠加态就坍缩了不存在了。但不观测就更不知道叠加态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了。

有人可能会说,实在不行把密封的箱子换成透明的不就行了,这样就不需要打开箱子也能悄悄地观察猫的状态。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观测”并不只是指人类的观测,也不是指“用眼睛看”,任何形式的观测行为都会导致波函数坍缩。

波函数是哥本哈根诠释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俗理解就是量子世界里微观粒子的状态只能用波函数去描述,说白了微观粒子本质上就是波,而不是粒子。量子力学中实际上从来都没有粒子的概念。

任何测量行为都会导致波函数坍缩,至于为什么会坍缩,我们并不知道。因为波函数坍缩只是一个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的假设,就相当于公理。

那么,该如何解释薛定谔猫这个思想实验中那只“既死又活”的猫呢?

有好几种观点,比如说多世界解释,退相干诠释等。多世界诠释,也就是所谓的平行宇宙理论,认为在我们观测的一瞬间,宇宙就发生了分裂,分裂出了其他宇宙。如果在我们的宇宙里看到的猫是活的,意味着在平行宇宙里的猫是死的。

多世界诠释太具颠覆性了,很难被我们接受,最关键的是很难通过科学验证。

而退相干诠释更容易被我们接受。何为“退相干”?退相干指的是一个量子系统状态间相互干涉的性质,会随着时间逐渐丧失,最终变为经典行为,导致量子叠加态转变为确定的状态。

这个过程通常是由于量子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因为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拿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来讲,封闭的箱子是一个系统,但其实根本不用我们观测,放射性元素早就因为退相干而失去了叠加态,因为这个箱子系统里有很多物体,这些物体都会与放射性元素发生作用,甚至那只猫本身也会对放射性元素有观测行为,导致波函数发生坍缩。

这就是量子力学和薛定谔的猫带给人们的震撼。一百多年过去了,其实至今人们也不明白量子世界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只知道那些诡异现象的确存在,同时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出了很多自洽的假设来解释,比如说波函数坍缩,叠加态,波粒二象性等。

完。

1 阅读:48
评论列表
  • 2024-08-17 17:58

    理论物理学进展缓慢(倒退)的原因::::: (1)有不少观念认为,先创造假说~再验证证明,就是科学。这其实是一种悖论斯坦式两头骗术!!!假说认知自然有任何成功先例吗?数字文字概念符号包括几何公设(黎曼欧几里得),都是经验的理想化抽象(所谓形而上学当然也是唯物主义),不预测任何真实,用于表达真实。与假说根本不同。………光速不变假说预测真实显然不能冒充公设,它不仅创造假说,还违背相对速度公理。(2)悖论斯坦的号称证明也是骗术!!!自然规律是全称命题,象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一天证明10000次也没用,号称证明当然是斯坦骗术。牛顿自然哲学的观点是观测归纳,还是必要充分真实的归纳,明确反对创造假说!!!创造假说号称证明,是悖论斯坦蔑视自然欺师灭祖的狂妄骗术。祸害时空观,祸害质量能量物理概念,祸害自然认知方法。。。 (3)悖论斯坦骗术已经成了一种十分强大的科学时髦。实在是恐怖和难以理解的!!! (4)倒退是指创造假说泛滥,攻击已有物理公理物理概念和认知方法,以认知进化否定绝对真理,祸害哲学。 ………骗子太多,到处造神鼓吹悖论骗子,国家必然倒霉!

  • 2024-08-17 17:57

    自然绝对诚实,所有自然现象永远自洽,有确定性,人类需要且追求确定性,也不容易……唯物主义,研究“观测不确定性”是希望提高观测精度,研究“自然的不确定性”是想干什么???掷骰子结果是确定的,不观测就不能确定,观测(公理)不足,不充分演绎是概率,也不能确定。空间连续可入,位置速度的精度没有任何极限。半径无限大的圆弧也不等于直线,pi计算已超过万亿位数。电荷质量粒子大小不连续,不是运动不连续不确定。测不准原理/万事随机……肯定是骗!———测量精度与不确定是观测能力问题,不能用来否定自然确定性(自然物质有无、运动连续)。真假确定性是科学的根本,“波粒二象性”是以真假不辨来祸害人类认知的核心根基———确定性。科学追求确定性,骗子招摇过市鼓吹不确定,以认知进化性否定绝对真理蔑视自然,这是科学吗???

  • 2024-08-17 17:58

    悖论斯坦五大骗术V2:: ——1.蔑视自然创造反公理假说(骗),由反公理假说演绎方程(骗),号称证明全称假说命题(骗)。 ——2. 数学假装物理,创造虚幻数学“物理概念”,破坏基本概念和认知体系。搞些莫名其妙的虚幻数学“相对时空”数学“质量”数学“能量”。相对速度是无穷多的,哪有高低速之分?还编造一个绝对速度钉子户?力与质量需要宏观微观两套规则? ——3. 以必然有不确定性的观测精度攻击确定性的引力公理,以必然有的认知进化祸害绝对真理。以宏观现象为基础的电磁理论描述微观粒子电磁行为明显不足,两朵乌云不奇怪,他却借机破坏伽利略变换! ——4. 指鹿为马,指马为鹿,“波粒二象性”,破坏认知自然的最核心根基——确定性。狗都认识自己的主人知道真假,不搞二象性。 ——5. 无中生有创造假说(鬼),用解释稀奇谎称证明且无耻于悖论(已有效证伪),却要求别人证明没有鬼,搞万能骗术!!!………水星进动证明的大笑话:(A).号称证明全称公设是欺骗。 (B).忽视了水星的电磁力等等影响因素(1974地外水星探测),居然弄出高精度?活见鬼还是见活鬼?(科学求真需要批判精神,虽异常艰难但绝不应包容悖论欺骗!)

宇宙时空探索

简介: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