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孩子挨打只会越来越不爱自己

兰妈谈育儿 2023-11-16 21:29:47

文/兰妈谈育儿

教育的真谛,并不是要求孩子有多么听话懂事

只有正确的爱才能滋养孩子健康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所之幸事

有一位脾气很暴躁的妈妈,她见不得孩子哭哭啼啼,也不希望孩子做事情拖拉磨蹭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经常是“道理讲得再好”,也不如“3、2、1”管用

奇怪的是她的孩子在这种管教下,反而看上去更加乖巧懂事一些

妈妈说“现在去写作业”,那绝对不会拖到下个5分钟

看着如此说一不二的教育效果,很多人都羡慕说“什么教育技巧,快拿出来分享”

妈妈却告诉说“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不要害怕打孩子会记恨你,该管的时候还要一次性管好,你要让他知道下次该怎么做”

而听到这里,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孩子真的是“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吗?

并不是,长期挨打的孩子,他们只会越来越不爱自己

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01

孩子是家鸡,还是野鸡

是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段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捡重要的话去说,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何为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成长、也是学习性改变

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孩子说“老子数到三”,或许他们此刻挨揍后还依然恋着你、爱着你

可5年后、10年后、15年后,还会如此吗?并不会

单亲妈妈小玉,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女强人

只记得她在事业上风生水起,把自己的女儿也教育得特别优秀,一直是班上的优等生行列

可最近却听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消息:小玉的女儿离家出走了

记得有一年聚会,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小玉还满脸欣慰地说:

“我家女儿就是来报恩的,不管你如何揍她,她都不会记恨你,每天照样把你粘得不行”

如今看来,现实确实啪啪打脸了

曾经,妈妈怎么揍、都要反过来求抱抱的女儿,为何长大后不愿意在家里待了呢

这就是成长阶段的需求性

孩子到底是“家鸡打的团团转”、还是“野鸡打的满天飞”,也是取决于他们年龄阶段的发展

小时候,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关注,哪怕父母很凶也要装乖巧,因为他们渴望父母的爱

长大后,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尊严,你依然对孩子棒打教育,这又让他们情何以堪呢

所以,孩子是家鸡围着你转、还是野鸡满天飞,最终也是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千万不要觉得你揍了孩子他们不记仇、反而懂事听话,就是捡到宝了,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武力征服

也千万不要觉得你是父母就可以对孩子随意使唤,同样一句话说多了会让孩子厌烦,同样的教育也不会一直管用、让孩子信服

唯有尊重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好沟通,你认真对孩子,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你

02

孩子不是不敢和你顶嘴

他们只不过是担心“不被爱”

养育孩子就是一条双向成长之路,改变孩子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自己需要改变什么

来自一位妈妈的教育分享,她说

儿子3岁的时候还不会自己如厕,因为尿裤子经常被伙伴嘲笑

妈妈为了训练孩子的如厕能力,每半个小时就提醒上一次厕所

可不管怎么勤提醒、怎么教,孩子还是动不动就尿湿裤子

那种白天尿湿裤子、尿湿沙发,到了晚上还要把床铺尿湿的崩溃,妈妈就差把孩子绑在厕所了

再后来,我问她孩子的如厕情况如何时,妈妈告诉说:

“孩子就是欠揍,狠狠打一次之后就记住了”

被棒打教育的“成功”例子启发后,我回家也把不好好写作业的女儿胖揍了一顿

从那以后,女儿一回家就钻进房间写作业,确实也没有再懈怠了

正当我以为棒打教育就是管好孩子的“法宝”后,打骂教育的反噬也来了:

铅笔找不到喊妈,读不懂题喊妈,甚至一道题写完了也喊妈…

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却处处喊妈,我当然生气了,对着孩子又是一顿鸡毛掸子

结果,孩子被越打越怕,甚至直接摆烂说:不写了,你打吧,打死我算了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孩子不是不敢跟你顶嘴,他们只不过是担心会“不被爱”,也害怕自己“做不好”而让父母生气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安全感缺失,短期会因为渴望被爱而不断妥协,可这个阶段孩子会更加担惊受怕,内心的创伤一旦积攒久了,后期怕是不容易再被补回来了

所以,棒打教育即便是管用、效果好,我们也不要随意对孩子使用,这根本就是一种容易把孩子憋出内伤的粗暴行为,时间越久对孩子的伤害也会越大

03

成长没有统一教条标准

要结合孩子的个人情况思考

坦白说,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并没有在教育这条路上发现什么育儿奇迹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没有统一的教条标准,如果不懂得结合孩子的个人情况去思考,最后只会在你所期待的路上背道相驰

表妹就是一个比较重视教条喂养的妈妈

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表妹看了一本育儿书籍,上面的观点是:“初乳阶段的宝宝,妈妈能提供足够的母乳量,母乳也是越吸吮产量越丰富”

于是,头一胎就母乳不足的表妹,下定决心要“纯母乳喂养”

刚开始几天,没有奶水,身体也差的吃不下、睡不着,孩子更是饿得哇哇哭

老人提醒说:“你自己都吃不下饭,哪里来的奶水,还不赶紧给孩子喂奶粉”

表妹置之不理,对书上说“纯母乳喂养好处”格外重视

书上说,新生儿出生的喂养量为5ml,那多0.01的标准都不行

这种一丝不苟的照书养,看起来好像是在科学养育

事实上,表妹的宝宝出生就比正常新生儿偏小,严格的教条喂养,最终也让孩子的体重比同龄人更轻

我们对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如此,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再好的方式、再好的育儿观念,也需要结合孩子的个人情况去思考

棒打教育或许是我们降服孩子的最直接方式,可棒打教育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

特别是那些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性格暴躁、又内心缺爱的孩子,你跟他们比谁凶、比谁厉害,最后输的人只会是你自己

而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与了解,你有多了解孩子,就能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04

分享是慢慢体验出来的

你的逼迫只会让孩子更加社恐

我们都希望孩子优秀成长,在分享这条路上可以收获到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

可分享是慢慢体验出来的,不健康的友谊也不如不要

记得女儿3岁多的时候天天吵着要出去玩,每次出去玩还专门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身后

那明明跑不过、追不上,还要拖着小短腿奋力追逐的可怜样子,连我都觉得她好傻

一直以来,我也都认为,女儿就是属于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挨欺负模样

可一次意外发现,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那一次,女儿正在跟邻居家的小弟弟一起玩玩具

因为接二连三地被小弟弟抢走手里玩具,女儿直接气呼呼地把对方推倒

看着小弟弟躺地上伤心大哭,再看看女儿气呼呼的模样,我想都没想地开始批评:

“玩具要一起分享着玩,如果太霸道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你玩了”

结果,女儿瞬间红了眼,还眼巴巴地看着玩具被别人占有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好暴躁,对孩子的伤害一定很深吧

我们希望孩子做一个和谐友爱的人,也希望他们在分享这条路上可以收获很多友谊

可现实却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你朋友”,也不是你把东西分享出去就能得到别人的真心实意

上小学后的女儿就是如此,因为喜欢处处谦让、也经常讨好型人格

同学说“你不等我一起上学,我就不跟你玩了”,女儿每天早走至少20分钟去等人家

放眼学校那么多学生,女儿似乎只对“欺负她”的那个人忠心耿耿

其实,这也是不自信的社恐

正是因为孩子害怕唯一的朋友也失去了,所以才会委屈自己而讨好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孩子的成长都是在体验感中慢慢获取的能量

我们不要对孩子棍棒教育、也不要用大道理去束缚孩子,试着多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在真正的了解与帮助下,孩子才能随着时间而不断成熟

05

教育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累、那方法一定错了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孩子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有一个正在上高三的女孩,正处于厌学阶段

每天不想去学校、和同学们更是连一句话都懒得说

妈妈看到孩子如此模样,着急得不行,还专门带着去看了心理医生

在了解情况的时候,女孩依然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妈妈呢,在一旁记得像个孙猴子一样坐不住

一会坐着唠叨说:

“你干什么,医生跟你说话呢”

“你哑巴了,为什么不回答”

“我真的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了,如果是在家里,我早都巴掌上脸了”

(唠叨完这些,女孩甚至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脸)

一会又站着批评说:

“整天哭丧着一张脸,跟谁欺负你似的了”

“你自己说说,我们有没有亏待过你,整天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伺候着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胆小的跟老鼠一样,真不知道你到底在怕什么”

一番话,让女孩更加不自然了,双手不停地揉搓,额间甚至还流下了汗滴

就因为心理医生用手轻轻地搭在女孩肩上,孩子还直接被吓得弹跳一下

这就是语言炮轰的心理创伤,也是女孩的心病所在

如果在语言伤害的情况下,我们还动不动对孩子棒打教育,那所造成的伤害不可想象

特别是父母毫不留情的批评与打击,孩子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能留下的:也只有无尽的胆怯、自卑,还有越来越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所以,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种双向感觉,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了,那也一定是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多想想自己“我这样和孩子沟通有没有问题”,多问问孩子“你对我说的话有没有意见”

尽可能地抓住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次机会,再时常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你对孩子的每一次改变才是孩子的真正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经验吸取,都能避免孩子受到更多不必要的伤害,也愿大家在育儿之路上都能悟出适合自己的那个方法

那么,关于“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这个说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领悟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26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