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均瑶健康盯上益生菌

斑马帆 2024-08-28 18:42:43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当发家产品乳酸菌饮料难以持续提供“动力”,均瑶健康不得转向其他领域。试水矿泉水未果,公司决定抱紧益生菌的大腿。

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大健康市场,也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领域。乳业品牌们近年来蜂拥加码,伊利有益生菌品牌“全佳益”,蒙牛有“优益C”,光明、新希望等默默布局。

现在的市面上,益生菌产品并不少见,行业门槛低,竞争环境并不比乳酸菌行业好多少。这不仅仅要拼渠道、拼产品,真正决定天花板的,还是技术含量。

为此,均瑶健康除了拿下亚洲头部益生菌企业润盈生物,还拥有上海地区快消和分销标杆企业泛缘供应链,已初步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闭环。

二次创业,均瑶健康还需要层层闯关。

供应链拖后腿

均瑶健康(605388.SH)重回增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日前,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56亿元,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00%和27.09%。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长影响。期内,管理费用0.67亿元,同比增长21.1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22%,为0.16亿元。

营业收入下降,则主要来自供应链收入下降的影响。期内,公司的供应链收入实现3.05亿元,同比下降28.09%。

公司介入供应链业务时间并不长。2022年10月,通过子公司出资4500万元,收购泛缘(上海)供应链有限公司51%股权,就此进入供应链领域。

在泛缘供应链的助力之下,2022年公司供应链业务收入实现1.44亿元,所占公司总收入比重14.57%。2023年,收入达8.09亿元,暴增462.83%,营收比重49.50%,一跃为第一大业务。

不过,供应链业务盈利水平并不高。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仅为12.58%,远低于公司饮料、食品3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

“味动力”失速

2011年,均瑶健康推出乳酸菌产品“味动力”,踏进热闹喧嚣的乳酸菌饮料市场。多年后,味动力渐成业绩贡献主力。

2017年到2019年,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料销售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2.4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占公司各期收入的97.53%、96.51%和89.48%。

公司2020年上市之后,味动力继续发挥拉动的业绩的作用,但是,收入增速已大幅放缓。2020年、2021年,以味动力为核心产品的乳酸菌饮料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7.70亿元和7.54元,同比分别下降35.16%和2.09%。同期,毛利率由48.43%降至42.74%。

欧睿数据显示,在国内乳酸菌行业,均瑶健康曾一直领先。2017年,伊利以17.3%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次超过均瑶健康。

各大知名乳业品牌纷纷涌进这一赛道,随着竞争加剧,乳酸菌行业显露出疲态。2015年至2019年,市场增速由35.4%降至7.9%。

另外,乳酸菌饮料均价也在持续下降。据马上赢数据,2022年Q1-2024年Q1,每百毫升产品均价,由近2元降至1.85元左右。

这时,均瑶健康祭出的策略是涨价。2023年,公司以主要原材料、运输及包材等成本上涨为由,将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出厂价提价3%-6%。

然而,效果不明显。当年,乳酸菌饮料收入5.80亿元,同比下降10.91%,为第5年出现下降状况。同期,乳酸菌饮料毛利率为36.82%,比上年同期下降2.27个百分点。

二次创业

均瑶健康2020年登陆A股,成为常温乳酸菌饮料第一股。上市以来,受乳酸菌饮料疲软影响,公司经营不太乐观。

上市当年,乳酸菌饮品就来了一个下马威,其饮料销量大降28.37%,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大降35.16%。

2021年,公司官宣二次创业,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矿泉水、益生菌以及供应链等业务等,旋即摆上桌面。

这些业务大多是通过收并购获得。2021年2月,公司收购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70%股权,推出“恩赐”的天然矿泉水产品。

但是相比成熟包装水企业庞大的渠道优势,公司跨界卖水并不容易。2022年,矿泉水运营主体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公司,实现收入388.32万元,净亏损438.79万元。当年,该公司生产岩心水润2批次矿泉水产品,还被检出溴酸盐项目超标。

矿泉水“翻车”之前,公司就已在益生菌领域跃跃欲试。2020年,公司与健康益生菌(苏州)战略合作,涉足益生菌领域。次年,和江南大学合作,在功能性益生菌领域布局,2022年还和与圣窖酒业、江南大学联合成立益生菌酱香型健康白酒新产品项目组,一度让外界浮想联翩。

2022年,公司益生菌业务开始慢慢产出效果,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21亿元、0.81亿元,分别占比公司收入的2.30%和8.22%。

小打小闹之后,公司发现益生菌是一个有望成为千亿级的大健康市场。2022年11月,主动出击主导了润盈生物重整,并豪掷2.79亿元获得该公司85%股权,一举将这个亚洲益生菌领域头部厂家收入麾下。

在国内益生菌行业,润盈生物有着“黄埔军校”之名,且业务规模和技术能力均在国内领先。拥有 4000 余株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产品涵盖益生菌菌粉、特色发酵剂、功能性食品及相关衍生产品,其中,高活性冻干菌粉年产产能达 600 吨,产品销往 72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均瑶健康益生菌业务收入1.87亿元,同比大增130.86%,占当期公司营业收入的11.38%。今年上半年,益生菌业务收入4.23亿元,同比微降0.47%。(因公司对乳酸菌饮品进行产品升级,添加益生菌专利菌株,本期将乳酸菌饮品合并披露至益生菌饮品列示)

背靠大树乘凉

在跨界供应链、益生菌之前,均瑶健康的产品、渠道及业务等,都是以乳酸菌业务为基本盘,跨到新的领域,特别是益生菌对技术要求高,无疑将消耗公司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这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它有一个“金爸爸”——均瑶集团。

均瑶健康控股股东均瑶集团,实控人系王均金。截至今年6月底,王均金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67.26%股权。

1991年,王均瑶破天荒地包下长沙到温州的飞机,在中国商界一举成名。王均瑶开创的包机业务,成为后来均瑶系旗下国内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的业务雏形。

包下飞机当年,王均瑶带着王均金、王均豪两兄弟,在上海创立均瑶集团,成为均瑶资本系的核心。

1994年,均瑶集团进入乳业,对标太阳神、娃哈哈相关产品。3年后,邀请歌神张学友代言,一条“因为有爱,健康常在”的广告,让均瑶牛奶在国内乳业消费市场崭露头角。2000年,均瑶牛奶已跻身全国十强阵营。

一边拓展实业版图,王氏兄弟也在一步步接近资本市场。2004年,王均瑶完成资本首秀,成功收购大东方(前大厦股份)。奈何,38岁英年早逝。

大东方(600327.SH)是江苏首家商业零售上市公司,其拿下湖北地区便利店重要份额,并获授权在湖北范围内开发经营7-11便利门店业务。截至今年6月,湖北范围内7-11门店已有42家。

王均金接过帅印后,扩版图的动作更猛,2006年成立吉祥航空(603885.SH),9年后登陆资本市场;2018年入主爱建集团,向金融领域拓展。

随着2020年均瑶健康上市,均瑶系4家上市企业完成集结,涵盖大健康、航空、金融等多个业务板块。

截至昨日收盘,4家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343.66亿元。

0 阅读:0

斑马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