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家族在三国时候的布局

忆翠文化观点 2024-08-14 18:46:4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自称为布衣,布衣就是老百姓的意思。

其实诸葛亮是谦虚了,在三国时代,诸葛家族堪称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仅次于后来居上的司马家族。

与司马家族全部效力于魏并最终终结三国不同,诸葛家族是多方投资,分别效力于魏、蜀、吴。

《世说新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亮在蜀汉为丞相。”

狗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走狗的本意是跑得快、牙口好的狗,在很多时候,狗比人靠谱多了。

(一)

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名气太大,《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多少文人志士感慨不已。

据说诸葛亮出生在公元181年4月14日,近千年之后,其躬耕地南阳还在为其诞辰庆祝,虽说有点离谱,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诸葛亮在后人心中名气之大、地位之高。

抛开其功绩不论,若评最有名气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应该可以进前十。

诸葛亮为后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儿子、孙子也秉承其志,为蜀汉力战而死,可谓满门忠烈。

(二)

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投奔东吴,在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在东吴,诸葛瑾很受孙权的信任和重视,在蜀吴为荆州争夺激烈的时候,孙权以诸葛瑾为使向蜀汉讨要荆州。

张昭向孙权建议,诸葛瑾弟弟在蜀国,恐怕这人不可靠啊。

孙权哈哈大笑,诸葛瑾是忠厚之人,必不负我。

果然,在蜀国,刘备向留下诸葛瑾,诸葛瑾说,我不负吴主,就如我弟不负刘皇叔也!

听闻此言,刘备拜服不已,消息传到东吴,东吴人士也很佩服其见识和弘量。

诸葛瑾死后,其儿子诸葛恪很受孙权赏识,当然蓝田生玉,聪明都是遗传的,用现在的话说诸葛恪情商智商双高。

一次,孙权见到年幼的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

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

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

这马屁拍的不留痕迹,孙权听罢大笑。

后来蜀国有使者到来,孙权对蜀国使者说:“诸葛恪很喜欢骑马,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还没有到为何就当面称谢呢?”

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谢呢?”

孙权大喜,对其父子更为敬重,后来孙权去世的时候,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之首,掌管东吴政权十余年,其地位类似于其蜀汉的叔叔诸葛亮,并因功加封丞相、晋爵阳都侯。

可惜,诸葛恪后来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

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被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满门抄斩。

(三)

诸葛诞为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堂弟,在曹魏,官至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

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257年,诸葛诞得到东吴的支援,起兵反对即将篡位的司马昭。

后终因实力不济,兵败被杀,诸葛诞被胡奋所斩,夷三族。

诸葛诞麾下数百人于寿春被俘,坚决不降,面对屠刀加颈,大呼:“为诸葛公死,不恨。”

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四)

在机缘巧合下,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星璀璨,分别投了魏蜀吴三方。

这是个人的性格和努力,才高之人都是孤傲之人,不愿意凭借兄弟的力量,在不同的主公下打出一片天地。

这也是乱世之下,大家族的自保之策,与司马懿家族把全部力量放在曹魏不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似乎更能降低风险。

但世事难料,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这三支都基本上被灭了族,只留下不太出色的诸葛均(诸葛亮三弟)——后来在西晋官至太守——延续了诸葛家族的血脉。

这也是,时也运也命也吧!

0 阅读:35

忆翠文化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