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词圣”苏轼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苏轼为官40年,其中33年都是在被贬。
正是因为这命途多舛的人生,才造就了苏轼那些名传千古的经典诗词。
苏轼晚年在自己的自画像上,用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点记录了苏轼三种人生态度。
在黄州,他学会笑对无常年轻时的苏轼可以算的上是宋朝的当红明星了,出身名门,少年得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结果在“乌台诗案”里险些断送了性命,这还多亏了宋太祖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被贬官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所谓的团练副使根本就是个有名无权的闲散小官。换了旁人在遭遇到接连打击下早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了。
苏轼却不同,在黄州做官期间,他多次到城外的赤壁山游玩,耳熟能详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在这里写下的。
人生无常,人心有常,遇到挫折时不妨学学苏轼,一亩闲田,笑看人生。
后来被贬惠州,苏轼学会了知足57岁被贬,别人都是萧瑟悲凉,苏轼反倒把自己比做“脱钩之鱼”,在惠州的绿水青山间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
没钱买肉了,没关系,苏轼就专门去捡别人不要的羊脊骨,撒上佐料在炭火上烤一烤,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羊蝎子最早的吃法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来到荔枝之乡,苏轼终于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人间美味了。
别管他什么功名利禄了,活着,吃好,喝好,这就够了。人贵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见惯了起起伏伏的苏轼,在惠州过的很惬意。
而在儋州,苏轼领悟了活得从容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这次直接被贬到了中国最南边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
宋代的海南岛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发配儋州是对宋代文人最严重的刑罚了。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苏轼没有因此沮丧,反而把儋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儋州,苏轼办学堂、开民化。
在苏轼之前,儋州没有一个人进士及第,苏轼来到儋州没几年,儋州就出了好几个举人、进士。
海南岛现在还留有东坡村、东坡井,这都是当地人对于苏轼的怀念。
孔子说过“六十耳顺”,意思就是过了六十岁,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能够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了。
我觉得苏轼的境界更高,不管身处何种逆境,心中的从容从未消失。
我本人生飘零客,何处觅得桃花源,苏轼用他的半生漂泊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世间到处都是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