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飙涨的中药材价格,迎来了暴跌。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中药材有300多种,而根据药通网调查,今年这轮行情,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
具体来看,鸡骨草涨价了400%-900%,以前100多元每公斤的酸枣仁,直接涨到了1200元,几十块一公斤的党参,涨到了200多元,另外像是猫爪草、白术、孩儿草等等,涨幅都在200%以上。
不过,之前涨得有多狠,现在跌得就有多惨。
往年12月是中药材市场的销售旺季,但今年却截然相反,中药材市场一片冷寂,成交者寥寥。
有经营者表示,猫爪草已经从一公斤500多元跌到了340元,沙苑子更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大跳水,从上个月的一公斤300多元,跌到了一公斤55元,降幅超过8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中药材期货为由,咨询业内人士时,对方直言:
“现在已经不适合存货了,下一波牛市没有几年很难上得来。”
整个市场说崩就崩,比买股票还要更刺激,今年的中药材市场到底咋回事?
狂飙的中药材,“炒作”而已大家应该都知道,前些年我们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一系列事件,而这些都是游资炒作带来的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巨量资金在农副产品中辗转腾挪,借势炒作,谋取利益。
只不过今年轮到了中药材,在中药材市场上演了相同的剧本,说白了就是资本逐利。
为什么能得出这种结论?
早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江苏省、广东省、亳州市的中医药协会,就曾先后发布公告,对中药材价格的异常增长提出预警,而且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资本。
7月8日,中国中药协会也向整个行业发起了倡议书,坚决反对哄抬和操纵药价。
中国中药龙头康美制药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也很直白:
“中药材行业还是第一次面临大规模的资金冲击。”
这里我们可以拿普洱茶举个例子,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几年前游资冲入普洱茶市场,生饼的价格翻了近千倍,广州芳村茶商一天就能挣十几万。
有人为了囤货,甚至卖车卖房,押上了全部身家,以至于普洱茶成了当年投资圈中的硬通货。
但等到游资将茶叶价格炒高,高位抛售之后,普洱茶市场瞬间崩盘,无数茶商血本无归,只留下一地鸡毛。
同样的道理,中药材市场也是如此,由于池子的水没那么深,炒作门槛不高,游资借势炒作,就有了今天的结果。
中药材爆炒,谁受益?年中中药材价格暴涨的时候,不少“中医粉”对此欢呼雀跃,觉得这是疫情过后,中医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大家纷纷抢购中药,造成了市场上的供不应求。
但显然并非如此:本轮中药材市场暴涨是资本炒作带来的结果,所以根本目的压根就不是为了推广中医药,而是为了赚钱。
那随着资本撤场,中医药市场一地鸡毛,到时候谁哭谁笑?
答案很简单,除了资本之外,都是受害者。
中药材市场一蹶不振,中药材卖不上价,中药材的经营者做起亏本买卖,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也白白辛苦,基本没什么收益,只有资本早已清仓离手,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中药价格暴涨,各大中医药协会不仅没有为此高兴,反而感到寒意冲上脊梁。
因为资本喂出了一块糖,身后却藏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孱弱的中药材行业在资本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呼吁国家介入。
根本问题在哪里?之所以中药材行业面对资本的炒作束手无策,其实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的中药材行业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干旱洪涝,还是成本政策,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左右中药材的价格和产能。
因此,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中药材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至于真的遇到了市场风险,很难完成自救。
下游中成药的生产厂家,是按照现代化的医药产业标准GMP去做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所以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反过来,上游的中药种植产业,绝大部分还是由农户去种植,分布又广又散,没能形成标准化,不成规模和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真正做到规模化、公司化的中药材种植,目前还不足10%。
换句话说,上游原材料生产还是以小农种植为主,与下游的工业化生产几乎格格不入,抗风险能力很差。
这个道理很简单,药农们种植药材信息闭塞,往往是看到什么药材能赚钱种什么,于是大家一窝蜂地涌上去,等到收获时,又会导致供大于求,药材价格暴跌。
等到大家一算账,发现一年白忙活,于是干脆不种了,来年供不应求,又会导致药材价格上涨,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就导致了,中药材产能变幻无常,价格忽高忽低,当资本涌入时,只能任人宰割。
写在最后:今年中药材市场价格的起起落落,是资本炒作带来的结果。
而要防范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当务之急是建立药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种植体系,推广建设种植基地,改变当前中药材的小农种植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