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在教导我们破坏环境?著名诗人席慕蓉,建议将其移出课本

扶苏历经天下 2024-10-25 14:13:24

“《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必须从课本里删除,它背后的思想太可怕了!这会把孩子们教坏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几乎刻进了DNA里,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决心和毅力,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的经典故事,却被著名诗人席慕容当众批评为可怕,认为它教唆破坏环境,应该被踢出教科书。

一时间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演变成了一场针对席慕容个人的网络审判。

那么席慕容究竟为何会对愚公移山抱有如此大的敌意?这背后究竟是个人认知的局限,还是时代变迁下传统文化遭遇的又一次思想碰撞?

01

当愚公移山遇上环保主义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席慕容的个人经历说起,作为一个在港台和国外生活多年的蒙古族后裔,席慕容对草原有着一种近乎执拗的热爱。

但当她回到祖籍内蒙古,看到的却是被公路矿山开采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草原景象,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席慕容才会对愚公移山中人定胜天的思想产生质疑,在她看来愚公为了方便出行,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移山,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破坏,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背道而驰。

如果将席慕容的观点上升到愚公移山应该被踢出教科书的高度,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故事想要传达的,也并非是鼓励人们不计后果地去改造自然,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学习愚公那种敢想敢干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险阻。

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完全割裂,本身就是一种过度解读,它往往是通过艺术加工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事实上类似的过度解读事件在近年来屡见不鲜,比如有人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翻越栏杆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应该被批判。

它们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达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完全忽略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拿着放大镜挑刺的做法,不仅无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反而会将传统文化推向另一个极端。

02

传统文化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误读的经典作品之中。

比如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除了人定胜天的精神,我们还能读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愚公之所以能够最终感动天帝搬走大山,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决心和毅力,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精神,在今天这个强调团队协作的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比如在《背影》中,作者之所以会对父亲翻越栏杆的举动念念不忘,并非是在赞扬这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而是被父亲那种不顾一切的爱子之情所深深感动,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感,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在任何时代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并非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宝贵财富,它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用发展的眼光去传承。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现代价值观相冲突的部分,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对于愚公移山中人定胜天的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同时也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我们不能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将其全盘否定,而要以一种更加开放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它,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互动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3

时代叙事下的价值重塑

如果说对愚公移山和《背影》的质疑,还只是停留在对个别情节或人物行为的过度解读,那么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驱逐,则触及到了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意识形态。

2001年时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以内容老旧、容易影响中美关系为由,将魏巍的经典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引发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这篇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其所歌颂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而且文章中的一些战斗描写过于血腥残酷,不适合青少年阅读。

然而反对者则指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绝不仅仅是因为其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那种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英雄气概。

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重温《谁是最可爱的人》所传递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幸的是经过多年的争议,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终于回到了语文课本,这不仅是对一部经典作品的正名,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再次肯定。

04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愚公移山到背影翻墙,再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驱逐又回归,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的争论从未停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出现了分歧。

这种分歧并非坏事,相反它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思考其当代价值的机会。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个别缺点就将其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其曾经的辉煌就将其奉为圭臬。

参考资料

浙江日报 - 2021-03-30:“消失”20年后《谁是最可爱的人》重回中学语文课本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4-10-25 17:19

    妈的,按照她的逻辑,公路铁路机场都是破坏环境,她或者也是在破坏环境

扶苏历经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