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在咨询中我常看到一些人在恋爱婚姻关系中,明明被折磨的死来活去,痛苦不堪,但就是抓住这段关系不放手?这多半不是因为你有多爱他,而是源于一种创伤性联结,就是受虐待者对施虐者的病理性依恋, 创伤性联结是在虐待和奖励的循环中产生的。每次施虐后,施虐者都会向受虐者表达爱意、后悔、并试图让受虐者对这种关系感到安全和需要。且每次施虐后他们都表现得好像不会再发生一样。正是这种时而虐待,时而又对你好的结合,让受虐者给自己洗脑:觉得施虐者并不全是坏人。比如一位妻子常年被丈夫打骂,丈夫偶尔也会给妻子一颗糖吃,妻子就会忍受这种虐待,并为丈夫开脱,认为丈夫一定会改变。或者一个人在情感中,总是被渣男渣女伤害,总是在同样的坑里跌倒,但是TA依然对伤害TA的人舍不得、离不开。
为什么有人在情感关系中对虐待上瘾,这需要从早期的人格发展来分析。创伤性联结多半发生在父母喜怒无常的原生家庭中。比如一个幼年期的孩子,如果从小体验到的正常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被爱的感受,孩子就会在把父母爱自己的感觉内化在自己的关系模式,孩子长大后会本能的会去找爱她、认同他的人来建立亲密关系。而且他也会理智的避开那些对他进行情感剥削、虐待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不正常的原生家庭里,这样的父母会过度操控、打压、恐吓来对待孩子,父母还会把这些行为称作爱。孩子虽然会感觉到痛苦,但又需要依赖父母,这时候孩子会进行自我欺骗:这可能就是一种爱的方式。我们文化里也有”打是亲,骂是爱”的说法。 这个从小经历打压、剥削、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强迫性重复的寻找那些给自己制造痛苦、打压自己的人建立关系,因为这才是孩子熟悉的关系模式。
第二个原因,孩子父母如果是喜怒无常的性格,比如边缘性人格、自恋性人格。父母时而打压他,时而对他好,在这种时好时坏间反复无常的间歇性强化中,孩子无法理解这种反复的,不稳定的关系,他就会把这种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理解成爱意。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也会找一个自恋性人格的爱人。 孩子长期处在不健康的关系中,他长大后会强迫性重复童年时糟糕的关系,反而他对真正对他好、对他包容的人选择性失明,因为这种健康的关系对他来说是陌生的、没有熟悉的味道。 虐待可以制造忠诚的。如果你总是处在糟糕的关系中,但你又离不开,就要引起警觉了。要打破这种关系模式,你要先理解自己的童年关系模式。网上有句话说的很好:人们常说吃什么就补什么,所以你从小吃苦,长大就有吃不完的苦!